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食不二味居不重席
1.《左传》的“民本”思想是怎样体现的
2.居不重席什么意思?
3.居不重席 是什么生肖?
4.《左转》中的④个成语
《左传》的“民本”思想是怎样体现的
《左传》中的民本思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君权的根本在民.例如,《左传》哀公元年记,吴师伐陈,因为十二年前吴先王阖庐伐楚时陈未肯站在吴的一面.“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指吴王夫差)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十二年前吴伐楚,入其都城郢,楚几乎亡国.这时吴王夫差的兵力看样子比阖庐时更强,所以楚国的大夫们大夫们一见吴出兵就感到震惊.这并非是全无理由的.可是唯独子西看到了问题的深层实质.他指出,阖庐之强,全凭爱惜民力,从而得到人民的效力;夫差之“强”,则靠滥用民力,从而在实际上是在为其自身的失败准备了条件,当然对楚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威胁了.子西看到了一个国君的权力的盛衰存亡最后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说明了君权的真正基础在民.
第二,立君的目的在于保民.例如,《左传》文公十三年记:“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在这一段引文里既包含了邾文公的思想,也包含了《左传》作者通过对于邾文公思想的评论而表现出的思想.当占卜说明迁都利于民而不利于君的时候,邾文公认定利于民就是利于君,因为他认为天立君的目的就在于养民,不思利民就不配为君;能利民才说明君的称职,为君而能称职才算有利.所以他不把利民与利君对立起来,而认定利民就是利君.他的左右却有不同的看法,以为迁都危及国君生命,不迁才有利于君.他们考虑的是国君作为个人的生命之利,而非其作为国君的使命之利.所以邾文公为他们解释了命的意义.他说“命在养民”,这个“命”就是国君的使命;而个人的生命短长,那不过是个时间问题,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意义.所以他坚决迁绎.《左传》作者对于邾文公只作了两个字的评论:“知命.”这就是说这一位国君知道他为君的使命.可见立君为民原是当时流传的一种思想认识.
这种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可以无民,也不可以无君.立君为民,民为目的,是重要的;但是无君即无以达到为民之目的,所以君也是重要的.这里也有君民之间的张力关系,《左传》作者在这种关系中仍保持其以民为本的思想倾向.
第三,如果君不称职,民可以批评以至反抗.例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这一段文字既说明了子产主张让人民批评执政者的思想,又说明了孔子对于子产思想的赞同.子产以为,执政者只有听见人民的批评,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才能利民;而利民才可以避免人民的反感的积累,从而才能避免大的政治动荡.这可以说是既利民,又利君.而在这君民张力的关系中,子产和借孔子的话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左传》作者坚持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倾向.
又例如,《左传》庄公十八年冬记巴人伐楚,次年春又记:“楚子(指文王)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弗纳.遂伐黄,败黄师于踖陵.还,及湫,有疾;六月庚申,卒.鬻拳葬诸夕室;亦自杀也,而葬于絰皇.初,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鬻拳曰:‘吾惧君以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楚人以为大阍,谓之大伯.使其后掌之.君子曰:‘鬻拳可谓爱君矣;谏以自纳于刑,刑犹不忘纳君于善.’”
鬻拳对于自己的国君,一方面敢于实行兵谏,以至在国君战败时拒其回国;另一方面,在做了这些事以后,又十分惶恐,以至自刑、自杀.这显然是一种很矛盾的现象,其原因何在?当他兵谏和拒君的时候,他是认为国君没有尽到国君的职责,因而必须用一切手段来督促或迫使国君尽其职责;当他对国君实行暴力以后,他又认为自己犯了辱君之罪,因而不敢自爱而自刑、自杀.正是因为他自觉地认识到后一点,所以他在做前一点的时候也并非自肆害君,而是出于爱国爱君之忱.《左传》作者假“君子”之口说鬻拳爱君,道理就在这里.不仅《左传》作者认识到了这一点,楚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不然,他们就不会让鬻拳的后代继承他的官职以表对他的报答了.从这一件事又可看到君民之间的张力关系,而《左传》作者在这种关系中仍然是以民为本的.
又例如,《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记,鲁昭公流亡在外多年后于乾侯,晋国大夫赵简子问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诸侯与之;君于外而莫之罪,何也?”史墨回答了一大套话,其中最重要的是,“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
赵简子(鞅)看到鲁君被季氏流放而于外,以为是不正常的,而鲁国的人民却无异议.他于是问史墨原因何在?史墨的回答很明白:首先,从逻辑上说,国君而不勤民,就是未尽为君之责;为君而未尽为君之责,自然会被人民遗忘;被遗忘了的国君流于外,自然不会发生人民的抗议.从历史角度说,改朝换代,君臣易位,自古以然,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终极原因还在于君是否能尽其为君之责.君不忘民,能勤民事,民亦不忘其君,这样君位就可以维持下去;否则,君位就不能维持下去.这里再现的还是君民之间的张力关系,而《左传》所引的史墨之言仍然重在以民为本.
更能说明《左传》作者民本思想的是宣公四年关于弑君的凡例:“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所谓“称君”,就是只写被杀国君的名字,不写杀君者的具体人名,而写某国或某国人弑其君.古人以直呼其名为不敬,称君之名就表示此君不足敬,已说明其无道;不写具体杀君者的人名而称某国或某国人,则说明此次杀君并非某个人的行动,而是国人对此君都已不能容忍,皆有杀之之心.在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凡国人皆曰可杀的国君被杀,就不是杀君者犯了罪,而是被杀的国君无道而该杀.为什么呢?因为那个被杀的国君违背了其为君的职责,即君以保民的职责.君与民在这里同样处于一种张力关系之中,《左传》的弑君凡例在这种关系中显然以民为本.
时刘安尚未封为淮南王,所以伪古文《五子之歌》“民为邦本”之说非始出于《淮南子》,而出于上述三书.
居不重席什么意思?
词目
居不重席
发音
jū bù chóng xí
释义
坐卧处不铺两层垫子。比喻节俭。
近义词
居不重茵
引用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 ...随事行藏,乃为远耳。愿君每与士之下者同,则尽善矣。食不二味, 居不重席 ,此复何有,而古人以为美谈。济否所由。实在积小以致高大... 《春秋左氏传》哀公·哀公元年 ...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 居不重席 ,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 《全晋文》卷二十二 ...随事行藏,乃为远耳。愿君每与士之下者同,则尽善矣。食不二味, 居不重席 ,此复何有,而古人以为美谈。济否所由,实在积小以致高大... 《全唐文》第03部 卷二百六十七 ...诚任道,深祈利物,位愈高而魂益厉,绩既凝而心更勤。食不贰味, 居不重席 ,俸禄必散於孤亲,车马共敝於同友:实汉元以来,未有可若...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七 哀元年,尽五年 ...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 居不重席 ,室不崇坛,平地作室,不起坛也。○重,直龙反。坛,徒丹... 《北堂书钞》●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一十五 武功部三 ...之○王石华校李下广字上郡改七郡今案陈俞本及汉书李广传麾作戏」 居不重席 「左传云楚子西曰二三子无患吴矣昔阖闾食不二味 居不重席 熟... 《春秋》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 居不重席 ,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 《林兰香》第五十八回 祭中元春畹伤生 悲重九云屏谢世 ...如平日,吾知其所由来矣。有的说,吾闻伯宣之居丧也,食不二味, 居不重席 ,泣之目尽肿。纷纷之论,不足以尘明德。因为有这些议论,...
居不重席 是什么生肖?
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 097期-马.虎.狗-开虎06准
096期-羊.蛇.猪-开鼠01准
094期-虎.狗.龙-开狗46准
093期-猴.马.鼠-开猴12准
092期-蛇.羊.牛-开羊37准
091期-鼠.龙.虎-开龙16准
090期-龙.猴.狗-开猴12准
089期-狗.鼠.虎-开虎18准
088期-虎.猴.狗-开狗46准
087期-猪.蛇.牛-开猪45准
086期-羊.蛇.牛-开羊13准
085期-马.龙.鼠-开马38准
084期-猴.马.狗-开狗10准
083期-羊.蛇.猪-开蛇39准
082期-羊.牛.鸡-开羊25准
《左转》中的④个成语
言归于好 外强中干 鞭长莫及 尔诈我虞 困兽犹斗 出自《左传》的成语
及瓜而代: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表里山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馀勇可贾:尚有余力可使。
城下之盟:“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之时被迫订立的屈辱性条约。
居不重席,食不二味,室不崇坛:意谓节俭。
一之谓甚(一为之甚):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假途灭虢: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
徐娘半老:赞美年长女子风韵犹存,但隐含轻薄之意。
吴牛喘月:因疑心而害怕。
牛衣对泣:夫妻共渡贫困。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百度知道团-学习帮助中心 团员:林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