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字有几个意思是什么成语是什么?

2.承祧是什么意思

3.曹植的七步诗是啥意思

4.杨闻宇《检讨豪杰》散文鉴赏

回字有几个意思是什么成语是什么?

收回成命什么意思-收回成命啥意思

⑴ 成语玩命猜,一个回字是什么成语

谜语解析

谜底答案一个回字能让我们猜什么呢,先看字形,外面一个口字,里面一个口字,例外一样,那么答案就是表里如一。

⑵ 回字成语有哪些

六道轮回、

回光返照、

回心转意、

峰回路转、

妙手回春、

浪子回头金不换、

回眸一笑、

起专回属生、

荡气回肠、

浪子回头、

不堪回首、

回头是岸、

回味无穷、

流风回雪、

春回大地、

回天乏术、

千回百转、

班师回朝、

百折不回、

九曲回肠、

迂回曲折、大地回春、

回天之力、

回天无力、

回光反照、

下回分解、

三回九转、

收回成命、

千回百折、

回山倒海

⑶ 有回字的成语大全

迟回观望: 犹言迟疑观望。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班师回俯: 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同“班师回朝”。

百折千回: 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

起回生: 把快要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妙手回春: 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浪子回头: 浪子: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回心转意: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回味无穷: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回头是岸: 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回天之力: 原比喻言论正确,极有力量,影响深远。现多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回光返照: 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回肠荡气: 回:回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得胜回朝: 朝:朝廷。旧指打了胜仗回到朝廷去报功。现泛指胜利归来。

荡气回肠: 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宝山空回: 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多指求知)。

蓦然回首:

织锦回文: 织锦:以五色丝纺织。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指情诗或书信

眼不回睛: 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无所回避: 回避:避忌。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

收回成命: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守正不回: 坚守正道,不屈从。

释回增美: 指去除邪僻,增加美善。回,指邪僻。

参回斗转: 指夜深。参,参星;斗,北斗星。

三回九转: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三回五次: 指多次。

起回骸: 使人或东西复活。形容医术高明。比喻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

鸾回凤舞: 鸾:传说中像凤凰的鸟;回:旋转。比喻书法笔势优美飞动

回黄转绿:

峯回路转:

转海回天: 形容力量大,能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同“转日回天”。

转日回天: 形容力量大,能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

走回头路: 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

意转心回: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游回磨转: 犹言团团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有来无回: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迂回曲折: 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移山回海: 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

一年一回: 指一年一次

有去无回: 只有出去的,没有回来的

心回意转: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洗心回面: 比喻彻底悔改。同“洗心革面”。

下回分解: 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不回头: 指到也不反悔,形容意志坚决

入宝山而空回: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着手而回来。比喻虽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一无所得。

迁思回虑: 形容反复思考。

千回百折: 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

千回万转: 形容经过很多曲折或反复考虑。

千回百转: 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

鹊返鸾回: 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

片甲不回: 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六道轮回: 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

腊尽春回: 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来回来去: 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

流风回雪: 指轻逸飘摇的样子。

六趣轮回: 佛教语。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同“六道轮回”。

鲁戈回日: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鲁人回日: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鲁阳回日: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鸾回凤翥: 形容舞姿优美。

浪子回头金不换: 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九回肠断: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同“九回肠”。

九曲回肠: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靖言庸回: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同“靖言庸违”。

九回肠: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靖谮庸回: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口是行非。同“靖言庸回”。

挥戈回日: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

回光反照: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回眸一笑: 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回肠九转: 好象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回天乏术: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回船转舵: 行船遇事的回原路。比喻掉转话头,缓和僵局。

回山倒海: 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回黄转绿: 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绿。原指时令的变迁,后比喻世事的反复。

回嗔作喜: 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回肠百转: 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同“回肠九转”。

回肠伤气: 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回筹转策: 运筹决策。

回春妙手: 妙手回春。喻人医术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

回春之术: 回春:本指冬去春来,比喻医道高明,能治愈难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术:医术。指起回生的医术。同“妙手回春”。

回干就湿: 指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

回山转海: 转动山海。比喻力量巨大。

回生起: 起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

回天倒日: 犹言旋转乾坤。

回天挽日: 犹言旋转乾坤。

回天无力: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回天运斗: 犹言旋转乾坤。

回天转地: 犹言旋转乾坤。比喻改变君王的情绪或态度。

回文织锦: 比喻有关相思的绝妙诗文。

回邪入正: 犹言改邪归正。

回肠寸断: 形容极端悲苦、忧伤。

回禄之灾: 回禄:传说中的火神。指火灾

峰回路转: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返照回光: 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

风回电激: 形容像风那样回旋,像闪电那样迅速。

凤翥鸾回: 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否极阳回: 犹言否极泰来。《泰》卦内阳而外阴,故称阳。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否极泰回: 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同“否极泰来”。

大地回春: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得胜头回: 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低回不已: 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大地春回: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德胜头回: 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愁肠九回: 指悲愁频频在腹中萦绕,难于排遣。

春回大地: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迟回观望: 犹言迟疑观望。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班师回俯: 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同“班师回朝”。

百折千回: 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

起回生: 把快要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妙手回春: 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浪子回头: 浪子: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回心转意: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回味无穷: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回头是岸: 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回天之力: 原比喻言论正确,极有力量,影响深远。现多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回光返照: 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回肠荡气: 回:回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得胜回朝: 朝:朝廷。旧指打了胜仗回到朝廷去报功。现泛指胜利归来。

荡气回肠: 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宝山空回: 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多指求知)。

⑷ 一个回字下面两个灯是什么成语

解释回字可以拆分成两个口;两个灯是喇叭的开头,说明能有声音;两个口,两个声,就是口口声声。

读音kǒu kou shēng shēng

释义形容不止一次地陈说、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

出处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近义词

指天誓日[ zhǐ tiān shì rì ] 誓:发誓。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出 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不相背负;其若可信。”

反义词

言为心声[ yán wéi xīn shēng ]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说话中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 处: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⑸ 含回字的成语有哪些

回天无力、回光返照、回心转意、回清倒影、回春之术、

回头是岸、回天乏术、回嗔作喜、回惊作喜、回筹转策、

回眸一笑、

⑹ 带有回字的成语有什么

带有回字的成语

荡气回肠、

回生起、

三回五次、

否极阳回、专

无所回避、

鹊返鸾属回、

万象回春、

回光返照、

回干就湿、

九曲回肠、

鲁阳回日、

返照回光、

回天之力、

低回不已、

打道回府、

回春妙手、

千回百转、

败子回头、

回旋余地、

转海回天、

意转心回、

流风回雪、

守正不回、

浪子回头、

挥戈回日、

锦字回文、

转日回天、

千回百折、

不堪回首、

得胜回朝

⑺ 回字是什么成语

九回肠

移山回海

回肠九转

回黄转绿

回春之术

有来无回

百折千回

大地回春

得胜回朝

回味无穷

回头是岸

不足回旋

⑻ 一个回字猜什么成语

表里如一

biǎolǐrúyī

[释义]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回。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答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语出] 《论语·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í”。

[辨形] 里;不能写作“理”。

[近义]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 说一不二

[反义]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言行不一

[用法] 形容人言行与思想一致。一般作谓语。

[结构] 主谓式。

⑼ 带有回字的成语有什么

不堪回首 班师回朝 班师回俯 宝山空回 百折不回 百折千回

愁肠九回 春回大地 迟回观望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低回不已

荡气回肠 得胜回朝 得胜头回 德胜头回 风回电激 峰回路转

返照回光 凤翥鸾回 回肠百转 回肠寸断 回肠荡气 回肠九转

回春妙手 回肠伤气 回筹转策 回船转舵 回春之术 回嗔作喜

回光返照 回光反照 挥戈回日 回干就湿 回黄转绿 回眸一笑

回山倒海 回生起 回山转海 回天倒日 回天乏术 回头是岸

回天无力 回天挽日 回天运斗 回天转地 回天之力 回味无穷

回文织锦 回邪入正 回心转意 九回肠 九回肠断 九曲回肠

靖言庸回 靖谮庸回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六道轮回 流风回雪

鲁戈回日 鸾回凤翥 来回来去 腊尽春回 六趣轮回 鲁人回日

鲁阳回日 浪子回头 妙手回春 片甲不回 否极泰回 否极阳回

鹊返鸾回 千回百折 千回百转 千回万转 迁思回虑 起回生

收回成命 参回斗转 三回九转 三回五次 释回增美 守正不回

无所回避 下回分解 心回意转 洗心回面 游回磨转 迂回曲折

有来无回 移山回海 意转心回 转海回天 转日回天

入宝山而空回 浪子回头金不换

⑽ 成语玩命猜,一个回字是什么成语

表里如一

内外一致

外强中干

承祧是什么意思

承祧

《礼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远庙为祧,去祧为坛,去坛为承祧,去承祧为鬼,此皆言祭先祖远近之差。自祧巳上,皆为毁庙。承祧音缮,除也。”

在《明朝的皇帝》中:“贵妃虽贤,所生为次子,而恭妃诞育元子,至鬯承祧,顾反令居下耶?乞收回成命,首进恭妃,次及贵妃。”

大概有继承的意思。

曹植的七步诗是啥意思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曹植的“七步诗”

李存章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是呀,曹植确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 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曹丕得到消息,当然很为 恼火,怎么办呢?曹丕想得一个毒计,事先带着好酒好菜,跟曹植一起喝酒,灌得曹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 制,建立民主共和,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杨闻宇《检讨豪杰》散文鉴赏

王者度量

“度量”指胸襟、气度,很可能是“肚量”一词的衍化、引申。解放前,财东家选用长工,进门时先让他们饱餐一顿,谁个饭量大,就雇佣谁,因为饭量大者有力气,有力气才能多干活。而俗语里的“宰相肚里好撑船”,则指的是政治襟怀,属于微妙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独具的主观意识。对于经纬天下的治国者而言,“度量”如何,于事业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公元前494年,吴国败越于夫椒,越王勾践表面服输,暗地里却“卧薪尝胆”,19年后,翻回手突袭吴国。越国能反败为胜,是勾践善用人才、励精图治之外,又特别注重瓦解敌方的君臣关系,将“重宝以献遗太宰嚭”,让伯嚭挑拨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逼迫贤能的伍子胥自刎。夫差被越围困时,写下一封信用箭射给越国的谋臣文种、范蠡:“吾闻狡兔以,良犬就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今吴病矣,大夫何虑乎?”夫差是悔也无及,可信里的话却是针针见血(范蠡引退而全身,文种恋栈被迫自裁)。这说明夫差临终时已经悟到:一国之主有无选贤任能的度量襟怀,是事业成败之关键;可对取胜者而言,“度量”二字又会急遽地发生变异。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韩信评价项羽:“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意思是:匹夫之勇不足为训,善用人才则天下无敌。刘邦登上皇位,评价张良、韩信、萧何时,对此“三杰”接连使用了三个“吾不如”。刘邦的总结非常到位,体现出领导者之度量,集中在选贤任能的襟度、魄力上。

度量的效用如此显著,说到底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令历代精英所解不开的是:帝王家这等度量,是以“势当两立”为前提的。精英群落里,张良是个罕见的佼佼者。眼见灭楚之后,鲸布、彭越、韩信在同一年(公元前196年)相继被刘邦除掉,再加上文种、范蠡的不同下场,张良很快就省悟,还是夫差的那封信点中了要害:敌手如在,统治者是解衣推食,尽量利用人才之优长,敌手一旦被扳倒,统治者则立即翻回手遽击内部人才之短板——这就是帝王们所深深隐藏着的“回马枪”。于是,他坚决地脱屣繁华,躲进秦岭深处辟谷去了。

文治与武功,在一个帝王家手底是日月那样的难于并举,李世民则是个例外。论武功,与李世民齐肩者不乏其人,若论文治,史册上则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登上龙椅,李世民没有毁弃功臣,“鸾凤凌云,必资羽翼”,尤其是对魏徵的任用,非常耐人寻味。

魏徵比李世民年长19岁,公元618年被李建成用为幕僚。眼见李世民功业日隆,严重威胁到太子的地位,便多次告诫建成要先发制人,否则,后果不堪。玄武门骨肉相残的恶斗过去之后,李家多位亲人栽倒于血泊之中,李世民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这是仇人相对时分外眼红的质问,众皆为之危惧。而魏徵却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魏徵没有服软,只悔怨建成未听他的话,才致成目前惨局。可谁也料想不到,李世民这时候反而是抽回了架在魏徵脖颈上的钢刀,转拜其为谏议大夫。一反常规而重用敌手,李世民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吗?

玄武门政变之前,李世民早就注意到魏徵。他曾经听魏徵的两位前上司说起过魏徵其人,李密承认自己没有听从魏徵的十策是失败的原因之一,窦建德认为魏徵是千古奇才,只是运气总是晦气。魏徵后来被建成用为幕僚,说服建成挂帅出征,运用攻心之术,没打什么大仗就收服了山东、河北,树起了文武全能的高巍形象;而且在征战山东的过程中结识了罗艺、李援等强手,太子地位益发牢固。嗣后,李世民与建成明争暗斗,并没占到多少便宜,身边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反被赶出了秦王府,逼得他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动武装政变。自不同的角度,李世民算是全面见识了魏徵的本事与才干。

李世民好学深思,极善于审时度势。前朝的杨广是排挤了兄长、扼杀了父皇才上得龙椅的,而自己是杀两个兄弟才夺得皇位的,政变侥幸成功,可在法统和道德上却是输得精光,下一步倘不能在文治上有所建树,与杨广能有什么区别呢?然而,武功迥异于文治,眼前治国理政的棘手难题,凭仗马背上的那一套是无法奏效的。所以,心里早就暗暗筹划着,要重用魏徵这个千古难得的人才。

李世民襟怀博大,度量如海,其收效也极其显著。“由于唐太宗不拘一格,广开言路,重用贤才,使得他统治的时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升平时期,出现了有名的‘贞观之治’。”( *** 语)魏徵在李世民身边17个春秋,后人盛赞贞观之治,首先归功于李世民,再者就是魏徵。

检点历史,可以推知,一个清醒的领导者的襟怀度量,是从实践中取得的,形成之后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的流程与轨迹,个人心理素质固然是决定性的因素,但也不能轻忽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外部环境。

襟怀磊落一丈夫

袁枚、蒋士铨、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蒋、赵推重袁枚,其诗集皆请袁枚为序。袁枚的文章里,我尤其喜爱《记鲁亮侪》。

鲁亮侪在河南总督田文镜门下供职。田公位高权重,以严厉苛刻著称。有一天好事来了,田公命令鲁亮侪去摘取中牟县李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鲁亮侪去了中牟,很快又折了回来,起因是深入了解之后,他认定李令是个贤能的官员,别人的弹劾虽非诬告,可内中的情由却值得体悯。鲁亮侪违背田公之令,决心放弃这个诱人的官位。

田公麾下的提、镇、司、道各级官员,对田公都服帖、敬畏。鲁亮侪回省之后,先去拜见布政司、按察司,详细禀报了事情的内情、原委。两司皆曰:“鲁亮侪呀,你难道犯丧心病了吗?哪有你这样办事的?这种事在别处尚且不许,何况田公!”

文章紧要处,是鲁亮侪翌日一早面见田公。眼见田公就要发火,斡旋其间的两司赶忙拜伏请罪:“是我们平时教诫不力,才有鲁亮侪这样狂妄悖理的官员。这事交给我们,我们严厉审讯他在中牟县拉派作弊的罪行。”鲁亮侪脱下官帽,当即向前叩头,大声说道:对呀,应当这样。可我请求把话说完(下面是鲁亮侪的原话)——

裕(亮侪名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

他简要表明自己赴任经过兼及改变初衷的原因。接着,话锋直指田公:我说的这些情况,大人如果事前了然于胸,我这样复命,那就是我的罪了;如果大人不了解内中情由,我今天回来申明原委,或许可以不辜负大人的爱才之心(李令有才能),同时也不辜负圣上以孝治理天下的意旨(李令是借俸尽孝才亏损帑库的)。大人这次差遣,是额外地抬举我、器重我,我非常感激,在你的厚爱之下,我如果轻义重利,顺水推舟,只顾惜自己荣耀晋升,这能对得起你对我的苦心栽培吗?

百余字的辩解委婉、恳切,实则是劲气如龙,绵里藏针:一,你没有调查研究,撤换李令的决策是个失误。二,如果将李令与我一并治罪,既不符合圣意,也只能证实你的爱才之心是个虚伪的幌子(隐喻你的人品有问题)。三,你假如要维护尊严,一言九鼎,将错就错,那就另外派员去吧。

鲁亮侪心里清楚,二司昨天已将这件事向田公禀报过了,田公没有表态,显然也没有收回成命的意思(因为摘印事宜非同儿戏,已经写成给皇帝的奏章送出去了)。在大庭广众之中面对怒气满腔、亟欲发作的田公,鲁亮侪这是站在悬崖上的孤注一掷,也是鹰击长空的最后一搏。

这里刻画田公,仅用“面铁色、乾笑、默然、变色、下阶”之类扼要平实的字眼,简洁利落,便将其复杂、剧烈的心理活动揭示得淋漓尽致。至于两司的法内含情、恭谨慎微,着意袒护又暗中示意鲁亮侪“赶快退下”的微妙眼神,更将大堂上剑拔弩张的森严气氛推至极致——此时此际,端的是石欲破而天欲裂。全文在繁简搭配与细节运筹上精裁慎减,步入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围绕鲁亮侪,以中牟县的所见所闻远相映照,回省之后,以两司及辕门之上下层层设衬,这些都是简而又简,点到即止;可在阎罗殿似的决断场合,鲁亮侪的剖腹辩白则是紧矢密镞,不惜占用全文五分之一的篇幅。文势如海外天风,开阖倏忽,充分显示出“文心雕龙”者卓越的驾驭能力。

鲁亮侪“骑驴”进入中牟,面对着陈述内情而潸然泣下的李令时,面对摘印大事,当如何措手呢?文中这样描述:

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丈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

汉字的运作是相当神奇的。“丈夫”,本指成年男子或女子配偶,可在前边加一个“大”字,立马就跨界升华而成为怀大志、有气节、敢作敢为的巍然形象了。鲁亮侪反复斟酌时脱口而出的“丈夫”二字,当属“大丈夫”也。大千世界,男儿如沙,这里的“丈夫”只可能是沙里淘金的结果。

在这里,假如没有“且浴且思”而“击盆水誓”的细节铺垫,嗣后的“掷印铿然”、“怒马驰去”,会显得突兀、生硬。“怒马驰去”,一如云际闪电,又与文之收尾遥相对应,照拂着鲁亮侪“武艺尤绝”的岿然身影。骑驴换成骑马,缓行化为驰去——这类简单的行色置换,袁枚笔底是一丝不苟的。此文不单使鲁亮侪智勇过人的大丈夫形象须眉毕现,田文镜威严的心理素质也悄悄然负重提升,令人敬服。简约的文字在袁枚笔底化作了劲弩强弓,平射则裂石杀虎,仰射则穿喉坠雕,足见散文细节之巧妙运筹是何等神奇。

读者或许要问,袁枚与鲁亮侪的关系,非寻常吧?袁是杭州人,鲁是麻城人,袁枚23岁那年,只是在保定的一间厢房里,从侧面窥视过向上峰禀报工作的年已七旬的鲁亮侪。动意写这篇文章,则是“鲁公卒已久”(2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缘起是在南京偶然听到“葛闻桥”其人提说到“摘印”之事,袁枚才决心要写写这位“奇男子”的。

全文不过千字,为什么能将仕途波澜描绘得这样显豁、逼真呢?袁枚曾先后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诸县当过6年县令,对于官场上下有着超乎寻常的认识。正因为袁枚与鲁亮侪的阅历、精神暗相契合,既致成写作的灵感源头,更是此文得以成功的根柢所系,自然,也寓有作者自抒性情、自度抱负的深长用意。至于后来,有论家认为袁枚的作品致力于闲情逸致,缺少社会内容,恐怕是有些误读罢。

袁枚距今,二百年往矣。当今社会,见利疾趋,见害必躲,官瘾愈来愈重者大有人在(简直难以救药),仕途倾轧排挤的恶习,也未能尽然扫荡。既然生活中罕有正气入骨、光明磊落的鲁亮侪式的人物,像袁枚这样的文学巨擘,失却了植根的土壤,能不销声匿迹吗?

泉台聚首

日月运行不息,仿佛在暗示着人的灵魂不灭。灵魂不灭,相类似的某些灵魂,总会有个邂逅的时候。有一天,项羽、韩信、岳飞、杨虎城几位恰巧遇到了一起。披露襟怀的机会着实难得,便各自叙说了在世时无法提及、处于九泉又窝得难熬的一番心里话。

项羽是不谦让、不客气的,率先开口:

楚与汉较量时,我是很瞧不起刘邦那小子的,觉得他怎么也不如我。直接与我过招的,主要是韩信、彭越、英布、陈平。

陈平,在魏王咎那里遭受谗言,投奔于我,曾随我入关破秦,此人品质低劣,转投刘邦之后,在关键时刻离间了我和范增的关系;失去亚父,我也就坐上了没底的船。英布,土匪出身,因受秦律被鲸,又称鲸布,后来又叛投刘邦。韩信嘛,早年是个乞食的叫花子,在我这里为治粟都尉,嫌官小,就转投刘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人在我手底,没一个能被我搁在眼里。可他们一伙摸准了我的脾性,我又被“力拔山兮气盖世”迷住了眼睛,一时痰迷心窍,硬是被这伙没名堂的小人活活地捺进了泥坑。乌江边上,我大呼“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直到今天,我也想不出来我的话有什么破绽。

韩信见项羽提说到自己,摆手制止:

项王呀,事实证明你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因为挫败了你的“力拔山兮气盖世”,自己也就背上了你曾经背过的那个“包袱”。我说过你的弱点是妇人之仁。究竟什么是妇人之仁呢?不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认不准人嘛。而我自己,就没有跳出妇人之仁的圈子。刘邦与我闲聊,咨询他能指挥多少兵士作战,我说不过10万。他说,你呢?我说,“臣多多益善耳。”他笑了:“你这么大的本事,怎么让我给擒拿了?”我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君臣之间,推心置腹,开诚布公,彼此把话能说到这么个地步,我韩信还能信不过他吗?可谁能想到,我最后仍然是栽在他老兄的手底。吕后嘛,我本来是有戒心的,可怎么也没有想到,我的大恩人萧何竟与这个女人合谋,骗我进宫。他俩所设的,实际上正是在按照刘邦的意图暗中行事。你想想,假如刘邦没有除去我的意思,吕后、萧何,敢对我下毒手吗?唉!世人称我是一代名将,可最后却翻在这样一条阴沟里,这叫不叫“妇人之仁”?与其在钟室被一伙女人长矛戳,远不如你老兄那样纵横驰骋,有美人、骏马陪着,挥剑如龙,长歌当哭,战于乌江,来得痛快淋漓。

沉稳的岳飞冷静地看了看项羽、韩信,说道:

二位说的都属于内斗。我是在对异族作战不断取胜的形势下被召回临安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我于地。难道他就是真正的凶手?十二道金牌催我从前线返回,金牌是高宗下的,我如果违旨,就是不忠。回到临安,高宗命秦桧处置我,秦桧也的确是凶狠、残酷。“臣子恨,何时灭?”在世时,我恨的是蹂躏我们国家的胡虏,现在冤沉九泉,你们说我该恨谁呢?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世界上,看起来事君能致其身的“忠”字是人生的底线。我岳飞倘是不忠,后人还会在山水绝胜的西湖边修建“岳王庙”以香火供奉吗?或许含有仰慕忠臣的意思。西湖边上的名人墓日益增多。1954年, *** 在杭州,觉得西湖周围坟墓太多,是让活人与鬼为邻,便对当时的浙江省公安厅厅长发话:“除了岳王墓等少数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坟墓外,其他的应该统统迁到别处去。”清明节前一天的下午,在我墓前的花圈丛中,就有 *** 敬挽的花圈。“忠奸”二字,形同冰炭,从来是不可混淆的。

至于800年后,汪精卫诬蔑我是个不能节制的军阀,周作人提出秦桧的案应该翻一下。只要中华民族不灭亡,汉奸的这个念头,永远是黄粱美梦。

听“精忠报国”的岳飞说到当代,惯于缄默的杨虎城开口了:

我比 *** 恰好年长一个月。前夕,我收到过 *** 写的信。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要“攘外必先安内”,眼睁睁地要葬送中华民族。西安兵谏时抓了他,本不该放他走,可我听了的规劝,还是依从张学良的意愿,释放了他。一到南京,翻回手腕扣押了好意送他的张学良,将我放洋,调离部队,也就是调虎离山。国民党军队里,我是首倡抗日的将领;抗战爆发,我一心想回国抗日;返回到香港时,派张云逸赶来规劝我,千万不能到南昌去见。我思量,大敌当前,全面抗战,国家正急于用人,全国上下都呼吁释放张学良,无论如何,他总不至于不让我上前线抗日吧。事实证明,我的想法非常幼稚——将我关押了12年,逃往台湾之前夕,杀了我全家四口,连妻子、儿子、小女儿一块。而呢?是因为西安兵谏,他才转向于抗日;由于抗日,他才被誉之为民族英雄。我家四口人的鲜血,倒是为染成了一顶“民族英雄”的红帽子!

我在世时,斯世列强,无不认为中国是一块肥肉。今天在座的各位和我一样,仅仅是肉里的几块坚硬的骨头而已。我的意思,一个人忠于民族、国家,这是天经地义的,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将他的个人利益、私家利益置于民族利益之上,整个国家只是为他提供服务的工具,我们这些人,还要不要忠于这样的统治者呢?“忠”字固然崇高,难道“愚忠”也属于崇高的范畴?

项羽一直昂着傲气的头颅,好像没听到杨虎城在说些什么,韩信、岳飞,神情专注,听罢,陷入了沉思……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罗贯中语)常人以为,凡被誉为英雄者,个个都是得其所,而无憾。实际情况呢?恰恰是:尘世知音少,幽泉暗恨多。

生命不可能逆转,然而,造物主如果转变思路,拆除阴阳之藩篱,人不管生前后,言论无碍,有话尽可以和盘托出;倘真是那样,众多的英雄人物里,有些则很可能要脱下“英雄”的外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