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六房什么生肖-三班六房有多少人
1.“三”字在古代都有什么含义?
2.中国古代有没有警察?
3.五花八门指哪五花?哪八门?分别代表什么职业?
4.《儒林外史》第二回
5.三五皇帝,二指禅代表三个数字几
“三”字在古代都有什么含义?
三”字在古代有已下3种含义:
1、基本词义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2、数词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之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东汉·许慎《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耳。——《战国策》
公(袁可立)乞骨骸者七,辞衔者三。——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是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3、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
如:三(九宫术谓三生五)。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三官:天地人官,天地人。天地水官,尧舜禹。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三皇古始造字,释义天地间养生水和气。代表禾物参。养生苍灵。
三皇:天地泰皇,天皇、地皇、泰一。天地人黄:伏羲、 燧人、神农。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中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中国古代有没有警察?
捕快相当于古代的警察。“捕役,捕拿盗,匪之官役也”,而“快手,动手擒贼之官役也”,因二者性质相近,故合称为捕快。
古代的捕快,属于衙役。地方政府的组成,除了正印官外,偶尔有杂佐,再就是六房书吏和三班衙役。三班衙役,第一是皂班,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的,审案时兼做行,刑,手帮同吓唬人犯。其次是快班,就是捕快,用于拿贼、破,案和催租税的。第三是壮班,属于临时召集的民工,危机状况时协助守城。显然,对于一个县的治理而言,捕快的地位很重要。但是,捕快却是贱民身份。三班衙役,除了壮班之外,都是贱民。
捕快平日身着便装,腰挂表明身份的腰牌,怀揣铁尺、绳索。领班称“捕头”、“班头”。老百姓称捕快为“捕爷”、“牌头”、“头翁”、“牌翁”等等。在明清法,律条文中,称捕快为“应捕”或“应捕人”,即“本有逮,捕,罪,人之责的人”。有的大州县,捕快往往配备马匹执行公务,故又称之为“马快”。而徒步者,则称之为“步快”、“健步”或“楚足”。各州县在编的“经制正役”的捕快,因州县大小而决定其人数。
衙役的地位低于吏员。吏员尽管没有品级,但好赖还是官方人员,而衙役根本没有官,方,身,份,只属于为衙门服役性质。这些人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催差、征粮、解押等事务。以清代州县衙门为例,胥役分为四班,即皂、捕、快、壮班。各班均有班头,或称头役,统领本班。衙役也有定额编制。如清代大兴县衙役定额为:门子2人,皂隶16人,马夫12人,禁卒8人,轿夫与伞扇夫7人,灯夫4人,库卒4人,仓夫4人,民壮50人。但实际上的衙役数量,都大大超过了编制。一般来说,一名正式衙役,手下往往有三四名“白役”。
通常,小县有衙役数百人,大县有上千人甚至数千人。据清代曾任四川巴县知县的刘衡记载,他到巴县上任时,衙役竟有7000人之多。许多人以为古代官衙机构简练,实际上往往是不计算吏员和衙役造成的误解。一个数万人口的县,有数百名吏员,上千名衙役,怎么也不能说成是“小,政,府”。
衙役的身份分两种:民壮、库丁、斗级、铺兵为良民,皂、快、捕、仵、禁卒、门子为贱民。这些贱民同倡优奴婢同列,其中捕役社会地位最低,几乎被看作准,罪,犯。贱民衙役包括子孙都不能参加科举(限制三代),也不准捐纳买官,为士绅所不齿,有些家庭严禁子孙从事衙役。各种衙役在清朝可以得到三至十二两年薪,平均每天薪水在两文左右,相当于一顿饭钱。所以,一干吃不上饭的闲人无赖,往往去当衙役。况且衙役根本不靠薪水生活,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陋规。多数衙役的规费,属于书吏和衙役分享。只要派差,就能得到规费或贿赂。一般州县也认为,衙役办差向当事人收取的车费驴费鞋袜费和饭费茶水钱都属于“正常收费”,只是不准借机勒索敲诈。捕役由于发案不规律,没有案件时就没有额外收入,所以主要从,娼,妓,户和宰牲户收取陋规。
这样一来,小地方的捕役,缺乏规费来源而生活像乞丐,但大城市的捕役,则规费花样繁多而十分滋润。有的衙役,这种陋规收入一年甚至有数千上万两银子的进项。
衙门差役的核心是皂隶和快班,两者因时代迥异而有不同称呼,也可合称皂快、皂快班、皂快役。皂快役亦包含捕拿普通罪,犯的步快以及捕,拿,强,盗,土,匪等重,刑,犯的马快。其中,步快亦可称为捕快。另外,皂班也包含了其他特殊差役,如站堂役、刑,仗役及粮差役。
衙役除了核心的皂快役外,也有如:民壮、仵,作、长班、库丁等执,行,公,务的其他行,政,人,员,此设置名称大致相同,但仍依机,关的实际情况有所特例。除此,衙门也编制了茶房,轿夫等等杂役。以1889年,清朝光绪十四年间台湾新竹县治言,该县总共配置了捕快皂隶十六名、马快八名、禁卒八名、库守斗级五名、民壮廿八名、长班四名、茶房四名、听差四名、把卫两名、更夫四名、打扫夫两名、轿夫九名;共94名。
三班六房里的三班衙役指的是皂、壮、班。
各种衙役均有其固定组织,以人数最多的皂隶快班为例,均以班为单位,称皂班、快班。皂班、快班设置快班头役或皂班头役。再以清光绪新竹县为例,十六名皂隶共设六班,六班各有该管地区,该管辖区域称为对保,内置的衙门差役则有对保差或对保役的别称。这里面,一至三个皂隶班头及快班班头上再各设总头,各称皂总、快总。
不管皂隶头役还是快班头役均为官,家,长,官所重视,因此可拥有谕帖、牌令等官记。至于皂快班头的遴选的方式通常是由皂隶快班间互相禀举,不过此期间仍要有基本条件。如:为人诚实、有家有室、熟悉公,务等。
衙役虽为基,层,行,政,人,员,但是影响层面甚广,尤其是州县司,法。会造成此结果,可能也因为清代司,法与行,政,机,构不分,也就是衙役职务不但包含杂役,也涵盖了保,安、司,法、官,治与自,治。
在历代诗文中也有所映现,例如唐人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恶,妇啼一何苦……”这个“捉人”的“吏”,指的是古代衙门里的捕役。捕快作为统,治,阶,级的鹰犬,常常成为鞭挞的对象。清人郭庭翕在《警捕人之虐》中写道:“流民便作贼,迫于不得已;捕人亦作贼,何说以处此?世上流民尚可数,捕人林林遍官,府,捕人安乐流民苦。”
流民迫于生活不得已为贼,而真正的贼却是遍布官府的捕快。另一个清人蒋坦,也描写了贫苦农民的生存惨景:“前差去,后差来,旧粮纳,新粮催。乡丝未熟布衫破,质库掷出啼声哀。”但衙门的催租却急于星火,交不出,便要捕快抓人,“明朝计费无一钱,过卯任捉老翁到”。由此可见,捕快常会应官长之令,参与诸如催租、抓丁、捕人之类勾当。
中文警,察一词出现于1900年前,在于清光绪二十年十月后。有可能是当朝重臣刘坤一和张之洞借用日,本,明,治,维,新时开用的汉字警,察一词;然而警,察一词,更最早出于唐代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蓝摩国》:“野象群行,采花以散,冥力警,察,初无间替。”
《新五代史·史弘肇传》:“弘肇出兵警,察,务行杀,戮,罪无大无小皆。”及宋代陆游 《南唐书·卢郢传》:“后主命韩德霸为都城烽火使,警,察非常。”。当时警察并非名词,实乃警,戒,监,察之意。
意,大,利当代汉学家马西尼在《现代汉语语汇的形成》一书里,做过详细的考辨。马西尼指出,1884年,清廷的总理衙门指示翰林院及六部,拟定了一份派遣高级官员前往外国访问考察的名单,要求官员撰写考察报告,俾作为改,革的基础。这一波大臣出,洋,考,察以傅云龙为始,去了日,本、美,国、秘,鲁和巴,西等四国,计为时两年。傅云龙归来后写了许多考察记,在日,本部分即有《游历日,本图经》和《游历日,本图经余记》两册,书中将日,本以汉字书写的警,察带回中国。接着,中国第一代日,本专家黄遵宪在所著的《日,本国志》里简介了日,本的警,察,制,度。此时,警,察这个现代名词开始出现。
警,察英文“Police”一词根本源于古,希,腊,表示秩序和社会和平的意思。
另一英文词语“Constabulary”亦可代表警,察,部,队,源于十四世纪拉丁文表示社区内执,法,队,伍的意思。
追溯现代警,察的创设,法,国在1667年路易十四时期,就建立警,察,制,度;而英,国则缘于1829年初,由当时的内,政,部,长皮尔爵士所提警,察,法,案,经英,国,议,会通过,于6月26日获得英,王批准后,经过数月的筹备,一群头戴皮帽,身穿藏青色燕尾服上衣及裤子,脚穿皮鞋,打皮绑腿的军,事,化人员,终于在9月29日出现于伦,敦街道上。这就是伦,敦,警,察,厅现代化的第一次出现。
五花八门指哪五花?哪八门?分别代表什么职业?
五花:
金菊花——比喻卖茶的女人。
木棉花——比喻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比喻酒楼上的歌女。
火棘花——比喻玩杂耍的人。
土牛花——比喻一些挑夫。
八门:
所谓“八门”是指在市场摆地摊,靠口巧舌来挣钱吃饭的生意人,即:金、皮、彩、挂、评、团、调、柳。
一门金(一说巾)——“金点”是江湖艺人管相面算卦的总称。有哑金、啃子金、戗金、袋子金、老周儿等等。
二门皮——“皮”行是卖药的总称。这行又叫“挑汉儿的”。按所卖药的不同,分别称为:挑招汉、挑顿子汉、挑炉啃、挑罕子、挑柴吊汉、挑将汉、挑粒粒、挑熏子汉的等等。
三门彩——“彩”是彩立子。凡是变戏法的,皆称为“彩立子”变洋戏法的叫“色唐立子”。
四门挂——在市场、庙会练把式卖艺的,江湖人调侃儿叫他们为“挂子行”。分为:支、拉、戳、点、尖、腥等等。
五门评——说评书的。唱大鼓书的叫“使长家伙的”说评书的叫“使短家伙的”。
六门团——说相声的。江湖人管说相声的调侃儿叫“团春”的。
七门调——搭篷扎纸的。扎纸,又称纸扎、糊纸、彩糊,融汇剪纸、绘画、草编、竹扎、裱糊为一体。家里办丧时购置烧给者。清末也一说为买鸦片毒品的。
八门柳——唱大鼓的。江湖人管唱大鼓这行调侃儿叫“柳海轰”的。有奉天调、乐亭调、西河调、梅花调、梨花调等。
《儒林外史》第二回
话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乡村,叫做薛家集。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村口一个观音庵,殿宇三间之外,另还有十几间空房子,后门临着水次。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这庵里来同议。
那时成化末年,正是天下繁富的时候。新年正月初八日,集上人约齐了,都到庵里来议闹龙灯之事。到了早饭时候,为头的申祥甫带了七八个人走了进来,在殿上拜了佛。和尚走来与诸位见节,都还过了礼。申祥甫发作和尚道:「和尚!你新年新岁,也该把菩萨面前香烛点勤些!阿弥陀佛!受了十方的钱钞,也要消受。」又叫「诸位都来看看:这琉璃灯内,只得半琉璃油!」指着内中一个穿齐整些的老翁,说道:「不论别人,只这一位荀老爹,三十晚里还送了五十斤油与你。白白给你炒菜吃,全不敬佛!」和尚陪着小心,等他发作过了,拿一把铅壶,撮了一把苦丁茶叶,倒满了水,在火上燎得滚热,送与众位吃。
荀老爹先开口道:「今年龙灯上庙,我们户下各家,须出多少银子?」申祥甫道:「且住,等我亲家来一同商议。」正说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 *** 就坐在上席。这人姓夏,乃薛家集上旧年新参的总甲。夏总甲坐在上席,先吩咐和尚道:「和尚,把我的驴牵在后园槽上,卸了鞍子,将些草喂的饱饱的。我议完了事,还要到县门口黄老爹家吃年酒去哩。」吩咐过了和尚,把腿跷起一只来,自己拿拳头在腰上只管捶。捶着,说道:「俺如今倒不如你们务农的快活了。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哪一位不送帖子来。我怎好不去贺节。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打紧又被这瞎眼的亡人在路上打个前失,把我跌了下来,跌的腰胯生疼。」申祥甫道:「新年初三,我备了个豆腐饭邀请亲家,想是有事不得来了?」夏总甲道:「你还说哩。从新年这七八日,何曾得一个闲?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还吃不退。就像今日请我的黄老爹,他就是老爷面前站得起来的班头。他抬举我,我若不到,不惹他怪?」申祥甫道:「西班黄老爹,我听见说,他从年里头就是老爷差出去了。他家又无兄弟、儿子,却是谁做主人?」夏总甲道:「你又不知道了。今日的酒,是快班李老爹请。李老爹家房子褊窄,所以把席摆在黄老爹家大厅上。」
说了半日,才讲到龙灯上。夏总甲道:「这样事,俺如今也有些不耐烦管了。从前年年是我做头,众人写了功德,赖着不拿出来,不知累俺赔了多少。况今年老爷衙门里,头班、二班、西班、快班,家家都兴龙灯,我料想看个不了,哪得功夫来看乡里这条把灯。但你们说了一场,我也少不得搭个分子,任凭你们哪一位做头。像这荀老爹,田地广,粮食又多,叫他多出些;你们各家照分子派,这事就舞起来了。」众人不敢违拗,当下捺着姓荀的出了一半,其余众户也派了,共二三两银子,写在纸上。和尚捧出茶盘,云片糕、红枣,和些瓜子、豆腐干、栗子、杂色糖,摆了两桌。尊夏老爹坐在首席,斟上茶来。
申祥甫又说:「孩子大了,今年要请一个先生。就是这观音庵里做个学堂。」众人道:「俺们也有好几家孩子要上学。只这申老爹的令郎,就是夏老爹的令婿;夏老爹时刻有县主老爷的牌票,也要人认得字。只是这个先生,须是要城里去请才好。」夏总甲道:「先生倒有一个。你道是谁?就是咱衙门里户总科提控顾老相公家请的一位先生,姓周,官名叫做周进,年纪六十多岁。前任老爷取过他个头名,却还不曾中过学。顾老相公请他在家里三个年头,他家顾小舍人去年就中了学,和咱镇上梅三相一齐中的。那日从学里师爷家迎了回来,小舍人头上戴着方巾,身上披着大红紬,骑着老爷棚子里的马,大吹大打,来到家门口。俺合衙门的人都拦着街递酒。落后请将周先生来,顾老相公亲自奉他三杯,尊在首席。点了一本戏,是梁灏八十岁中状元的故事。顾老相公为这戏,心里还不大喜欢,落后戏文内唱到梁灏的学生却是十七八岁就中了状元,顾老相公知道是替他儿子发兆,方才喜了。你们若要先生,俺替你把周先生请来。」众人都说是好。吃完了茶,和尚又下了一箸牛肉面吃了,各自散讫。
次日,夏总甲果然替周先生说了,每年馆金十二两银子,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约定灯节后下乡,正月二十开馆。
到了十六日,众人将分子送到申祥甫家备酒饭,请了集上新进学的梅三相做陪客。那梅玖戴着新方巾,老早到了。直到巳牌时候,周先生才来。听得门外狗叫,申祥甫走出去迎了进来。众人看周进时,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紬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紬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申祥甫拱进堂屋。梅玖方才慢慢的立起来和他相见。周进就问:「此位相公是谁?」众人道:「这是我们集上在庠的梅相公。」周进听了,谦让不肯僭梅玖作揖。梅玖道:「今日之事不同。」周进再三不肯。众人道:「论年纪也是周先生长,先生请老实些罢」。梅玖回顾头来向众人道:「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只是今日不同,还是周长兄请上。」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就如女儿嫁人的:嫁时称为「新娘」,后来称呼「奶奶」、「太太」,就不叫「新娘」了;若是嫁与人家做妾,就到头发白了,还要唤做「新娘」。
闲话休题。周进因他说这样话,倒不同他让了,竟僭着他作了揖。众人都作过揖坐下。只有周、梅二位的茶杯里有两枚生红枣,其余都是清茶。吃过了茶,摆两张桌子杯箸,尊周先生首席,梅相公二席,众人序齿坐下,斟上酒来。周进接酒在手,向众人谢了扰,一饮而尽。随即每桌摆上八九个碗,乃是猪头肉、公鸡、鲤鱼、肚、肺、肝、肠之类。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看那周先生时,一箸也不曾下。申祥甫道:「今日先生为什么不用肴馔?却不是上门怪人?」拣好的递了过来。周进拦住道:「实不相瞒,我学生是长斋。」众人道:「这个倒失于打点。却不知先生因甚吃斋。」周进道:「只因当年先母病中,在观音菩萨位下许的,如今也吃过十几年了。」梅玖道:「我因先生吃斋,倒想起一个笑话,是前日在城里我那案伯顾老相公家听见他说的。有个做先生的一字至七字诗,……」众人都停了箸听他念诗。他便念道:「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念罢,说道:「像我这周长兄如此大才,呆是不呆的了。」又掩着口道:「秀才,指日就是;那『吃长斋,胡须满腮』,竟被他说一个着!」说罢,哈哈大笑。众人一齐笑起来。周进不好意思。申祥甫连忙斟一杯酒道:「梅三相该敬一杯。顾老相公家西席就是周先生了。」梅玖道:「我不知道,该罚不该罚!但这个话不是为周长兄,他说明了是个秀才。但这吃斋也是好事。先年俺有一个母舅,一口长斋,后来进了学,老师送了丁祭的胙肉来,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大则降灾,小则害病。』只得就开了斋。俺这周长兄,只到今年秋祭,少不得有胙肉送来,不怕你不开哩。」众人说他发的利市好,同斟一杯,送与周先生预贺,把周先生脸上羞的红一块,白一块,只得承谢众人,将酒接在手里。厨下捧出汤点来,一大盘实心馒头,一盘油煎的扛子火烧。众人道:「这点心是素的,先生用几个。」周进怕汤不洁净,讨了茶来吃点心。
内中一人问申祥甫道:「你亲家今日在哪里?何不来陪先生坐坐?」申祥甫道:「他到快班李老爹家吃酒去了。」又一个人道:「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着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只是他老人家好赌,不如西班黄老爹,当初也在这些事里顽耍,这几年成了正果,家里房子盖的像天宫一般,好不热闹。」荀老爹向申祥甫道:「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再过两年,只怕也要弄到黄老爹的意思哩。」申祥甫道:「他也要算停当的了。若想到黄老爹的地步,只怕还有做几年的梦。」梅相公正吃着火烧,接口道:「做梦倒也有些准哩。」因问周进道:「长兄这些年考校,可曾得个什么梦兆?」周进道:「倒也没有。」梅玖道:「就是徼幸的这一年,正月初一日,我梦见在一个极高的山上,天上的日头,不差不错,端端正正掉了下来,压在我头上,惊出一身的汗;醒了摸一摸头,就像还有些热。彼时不知什么原故,如今想来,好不有准!」于是点心吃完,又斟了一巡酒。直到上灯时候,梅相公同众人别了回去。申祥甫拿出一副蓝布被褥,送周先生到观音庵歇宿;向和尚说定,馆地就在后门里这两间屋内。
直到开馆那日,申祥甫同着众人领了学生来,七长八短几个孩子,拜见先生。众人各自散了。周进上位教书。晚间学生家去,把各家贽见拆开来看:只见荀家是一钱银子,另有八分银子代茶;其余也有三分的,也有四分的,也有十来个钱的,合拢了不彀一个月饭食。周进一总包了,交与和尚收着再算。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气不了。周进只得捺定性子,坐着教导。
不觉两个多月,天气渐暖。周进吃过午饭,开了后门出来,河沿上望望。虽是乡村地方,河边却也有几树桃花、柳树,红红绿绿,间杂好看。看了一回,只见蒙蒙的细雨下将起来。周进见下雨,转入门内,望着雨下在河里,烟笼远树,景致更妙。这雨越下越大。却见上流头一只船冒雨而来。那船本不甚大,又是芦席篷,所以怕雨。将近河岸,看时,中舱坐着一个人,船尾坐着两个从人,船头上放着一担食盒。将到岸边,那人连呼船家泊船,带领从人,走上岸来。周进看那人时,头戴方巾,身穿宝蓝缎直裰,脚下粉底皂靴,三绺髭须,约有三十多岁光景。走到门口,与周进举一举手,一直进来。自己口里说道:「原来是个学堂。」周进跟了进来作揖。那人还了个半礼道:「你想就是先生了?」周进道:「正是。」那人问从者道:「和尚怎的不见?」说着,和尚忙走了出来道:「原来是王大爷。请坐。僧人去烹茶来。」向着周进道:「这王大爷就是前科新中的。先生陪了坐着,我去拿茶。」
那王举人也不谦让,从人摆了一条凳子,就在上首坐了。周进下面相陪。王举人道:「你这位先生贵姓?」周进知他是个举人,便自称道:「晚生姓周。」王举人道:「去年在谁家作馆?」周进道:「在县门口顾老相公家。」王举人道:「足下莫不是就在我白老师手里曾考过一个案首的?说这几年在顾二哥家做馆,不差不差。」周进道:「俺这顾东家,老先生也是相与的?」王举人道:「顾二哥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好弟兄。」须臾,和尚献上茶来吃了。周进道:「老先生的朱卷是晚生熟读过的。后面两大股文章,尤其精妙。」王举人道:「那两股文章不是俺作的。」周进道:「老先生又过谦了。却是谁作的呢?」王举人道:「虽不是我作的,却也不是人作的。那时头场,初九日,天色将晚,第一篇文章还不曾做完,自己心里疑惑,说:『我平日笔下最快,今日如何迟了?』正想不出来,不觉磕睡上来,伏着号板打一个盹。只见五个青脸的人跳进号来,中间一人,手里拿着一枝大笔,把俺头上点了一点,就跳出去了。随即一个戴纱帽、红袍金带的人,揭帘子进来,把俺拍了一下,说道:『王公请起。』那时弟吓了一跳,通身冷汗,醒转来,拿笔在手,不知不觉写了出来。可见贡院里鬼神是有的。弟也曾把这话回禀过大主考座师,座师就道弟该有鼎元之分。」
正说得热闹,一个小学生送仿来批,周进叫他阁着。王举人道:「不妨,你只管去批仿,俺还有别的事。」周进只得上位批仿。王举人吩咐家人道:「天已黑了,雨又不住,你们把船上的食盒挑了上来,叫和尚拿升米做饭。船家叫他伺候着,明日早走。」向周进道:「我方才上坟回来,不想遇着雨,耽搁一夜。」说着,就猛然回头,一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周进又不好问他,批完了仿,依旧陪他坐着。他就问道:「方才这小学生几岁了?」周进道:「他才七岁。」王举人道:「是今年才开蒙?这名字是你替他起的?」周进道:「这名字不是晚生起的。开蒙的时候,他父亲央及集上新进梅朋友替他起名。梅朋友说自己的名字叫做『玖』,也替他起个『王』旁的名字发发兆,将来好同他一样的意思。」
王举人笑道:「说起来,竟是一场笑话:弟今年正月初一日梦见看会试榜,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说了,那第三名也是汶上人,叫做荀玫。弟正疑惑我县里没有这一个姓荀的孝廉,谁知竟同着这个小学生的名字。难道和他同榜不成!」说罢,就哈哈大笑起来,道:「可见梦作不得准!况且功名大事,总以文章为主,哪里有什么鬼神!」周进道:「老先生,梦也竟有准的。前日晚生初来,会着集上梅朋友,他说也是正月初一日,梦见一个大红日头落在他头上;他这年就飞黄腾达的。」王举人道:「这话更不作得准了。比如他进个学,就有日头落在他头上,像我这发过的,不该连天都掉下来,是俺顶着的了?」彼此说着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王举人也不让周进,自己坐着吃了,收下碗去。落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宿。次早,天色已晴,王举人起来洗了脸,穿好衣服,拱一拱手,上船去了。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周进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
自这一番之后,一薛家集的人都晓得荀家孩子是县里王举人的进士同年,传为笑话。这些同学的孩子赶着他就不叫荀玫了,都叫他「荀进士」。各家父兄听见这话,都各不平,偏要在荀老翁跟前恭喜,说他是个封翁太老爷。把个荀老爹气得有口难分。申祥甫背地里又向众人道:「哪里是王举人亲口说这番话。这就是周先生看见我这一集上只有荀家有几个钱,捏造出这话来奉承他,图他个逢时遇节,他家多送两个盒子。俺前日听见说,荀家抄了些面筋、豆腐干送在庵里,又送了几回馒头、火烧。就是这些原故了!」众人都不喜欢,以此周进安身不牢;因是碍着夏总甲的面皮,不好辞他,将就混了一年。后来夏总甲也嫌他呆头呆脑,不知道常来承谢,由著众人把周进辞了来家。
那年却失了馆,在家日食艰难。一日,他姊丈金有余来看他,劝道:「老舅,莫怪我说你。这读书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难了。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我如今同了几个大本钱的人到省城去买卖,差一个记帐的人,你不如同我们去走走。你又孤身一人,在客伙内,还是少了你吃的,穿的?」周进听了这话,自己想:「『瘫子掉在井里,捞起也是坐。』有什亏负我?」随即应允了。
金有余择个吉日,同一伙客人起身,来到省城杂货行里住下。周进无事闲着,街上走走。看见纷纷的工匠都说是修理贡院。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晚间向姊夫说,要去看看。金有余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伙客人都也同了去看;又央及行主人领着。行主人走进头门,用了钱的并无拦阻。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只因这一,有分教:『累年蹭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未知周进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三五皇帝,二指禅代表三个数字几
三皇五帝,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历史人物。
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二是指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
二指禅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秘传功法,通过一定形式的久久锻炼,把全身的气与力集中到中食二指,以达到强身御敌的一种锻炼方法。二指禅集防身、强身、祛病延年于一炉。它是由练意、练气、练力等几个方面组成,强调在怠守入静的前提下,采取连贯圆活的动作与呼吸相配合,促使肌肉筋骨的强健。功成后,手指坚硬如铁,出指无形无迹,诚乃自卫防身之绝技,克敌制胜之法宝,故被誉为“绝世奇功”、“武杯秘招”。
三
1、基本词义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2、数词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之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东汉·许慎《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耳。——《战国策》
公(袁可立)乞骨骸者七,辞衔者三。——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三 书法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是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3、名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
如:三(九宫术谓三生五)。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
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
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三官:天地人官,天地人。天地水官,尧舜禹。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
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三皇古始造字,释义天地间养生水和气。代表禾物参。养生苍灵。
三皇:天地泰皇,天皇、地皇、泰一。天地人黄:伏羲、?燧人、神农。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中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