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是什么意思呢-声情并茂下一句是什么
1.演讲如何做到手势和声情并茂?
2.四人组合小合唱我的祖国妈妈怎么唱更好
3.范仲淹的苏幕遮 王维的终南别业 两首诗的赏析
4.明月秋风下一句是什么
演讲如何做到手势和声情并茂?
在公众演讲时,以稿子的运用来分,可以分为有稿演讲、半脱稿演讲、脱稿演讲,其中脱稿演讲又分为有准备脱稿和无准备脱稿(也就是即兴演讲)。除了念一些技术性的术语或流程性的通知条款,或者在特定的庄严的场合需要稿子外,其他情况最好不要用稿子讲,即使要用稿子,也最好做到半脱稿演讲。区别在于有稿演讲时,有没有做到目光与听众的交流,还是在埋着脑袋念,结果下面的听众都睡着。
当然,为了防止听众打瞌睡,最好还是脱稿演讲,在台上挥洒自如,能够与听众互动、交流,讲完之后自然能得到听众的认同、佩服。
其实,要实现脱稿演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脱稿演讲会像呼吸一样自如。
首先,得改变一个观念——没必要写演讲稿时,绝对不写稿子! 因为喜欢写稿子再演讲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追求完美。
等把稿子写好了,背下来讲的时候,只要忘记其中一句,就会卡在台上,接不上下一句,因为稿子已经把思维限定在固定的框框中其实这方法是错误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或特殊情况,不要写演讲稿!
除非要参加公开竞聘、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可以写。像公司晨会、月总结会、开幕致词、庆典贺词、年会发言、招商会发言、聚会发言、迎宾宴欢迎词都没有必要写稿子!把每句话都写下来。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何脱稿演讲? 第一种情况:有准备脱稿演讲
如果非要写稿子的情况下,把稿子写好了,比如竞聘稿、演讲比赛稿、朗诵比赛稿,需要脱稿演讲,那么就需要记忆稿子,精练讲稿。
记忆稿子是把稿子熟悉之后背下来;精练讲稿是在记忆稿子之后,如何把稿子讲好,哪里需要停顿,哪里需要重音、拖音、高音,哪里需要做手势、表情精练讲稿需要针对具体的稿子经过老师指导,如何设计一篇稿子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如何讲好一篇演讲稿,飞扬口才有专门的竞聘稿、演讲稿指导服务。
在这里,介绍一下记忆稿子的方法:很多人老是抱怨自己记性差,记忆力不好,容易忘词,其实是不懂得正确的记忆方法。错误的记忆方法当然是记硬背,耗时费力效果还不好,容易忘。
正确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一种“连环紧扣法”:
第一步,把已经定稿的演讲稿按照层次结构划分成清晰的段落;
第二步,熟读演讲稿21遍,在阅读时不要去刻意记稿子,只要达到熟练的地步就可以,不过别偷懒,一定要达到21遍。为什么是21遍呢?
因为“72190法则”告诉我们,一件事情重复7次就会对它产生认识记住它,重复21次就会养成习惯,重复90次就会固化它;
第三步,背第一段,记得后把稿子放到一边面对镜子讲出来,千万不要手拿稿子,这样会产生依赖感;
第四步,单背第二段,不要去管第一段。记得后面对镜子先讲第二段,再把第一段和第二段连起来讲。
第五步,单背第三段,不要去管第一段和第二段。记得后面对镜子先讲第三段,再把第二段和第三段连起来讲,最后把第一、二、三段连起来讲;
第六步,如果还有第四段、第五段等等,依此类推,轮到背第几段,就先背第几段,然后对着镜子讲一遍,再以倒推的形式连环起来背。比如讲第四段,那么面对镜子讲时应该是4—34—234—1234;讲第五段,那么面对镜子时应该是5—45—345—2345—12345;以此类推
第七步,上面的步骤千万不要打乱,这样会把大脑里建立起来的记忆环打乱,一步一步的按照标准来背,会很好的记住整篇稿子。到最后一段背完、按照倒推连环讲完后,再将整篇稿子连讲7遍。
第八步,在正式参加演讲前,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面对镜子讲一遍。没事的时候可以抽背中间的某一段,以增加娱乐性,也可以固化记忆。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不管通过什么方法记住了稿子,都不要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等于追求完蛋!正式演讲时不管中间讲到哪一段中途忘记了,都将错就错把本段收一下尾,马上跳到下一段(通过连环记忆,下一段你肯定记得),而忘掉的部分即使后来想起来,也不要再提! 听众看不出来的!听众也不知道你哪个地方掉了哪一句!放松的讲就是了!
第二种情况:无准备脱稿演讲
无准备脱稿演讲,通常就是俗称的即兴演讲,这是大部分人都不具备的一种即兴演讲能力。不过一旦掌握即兴演讲的方法技巧以后,要即兴脱口而出、张口就来,也非常简单,就像呼吸一般自如,走路一般简单。
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不能脱稿演讲,表现出忘词卡壳、不能开口、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等状态,其实都是紧张的表现。
如果您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多去学习了解无准备脱稿演讲的即兴能力。
四人组合小合唱我的祖国妈妈怎么唱更好
四人组合小合唱我的祖国妈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会唱更好:
1、把歌词记住,把所有歌曲的歌词都牢记记于心,这样才能在唱歌的时候将感情投入其中,而不是想着下一句歌词是什么。
2、把嘴巴张开,不管唱歌水平如何,唱歌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放松的心情,一定不能紧张,咬字要清楚一些,嘴巴张大一些,这样有利于咬字。
3、姿势很重要,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心态的表现,还有利于气息的顺利流动,在做声乐训练的时候,养成正确的唱歌习惯,两眼平视前方,脊柱挺直,小腹微收,稳住腰部。
4、呼吸很重要,在做呼吸训练之前,保持好正确的唱歌姿势,痛痛快快的吸一口气,或者使用闻花香的方式来深吸一口气,此时胸部要放松,吸气的时候口腔要打开,软腭要提起来,让腰腹部周围放松,逐渐的扩张,让其自然的、顺畅的流入腹部,此时自己的腰腹部感觉充满气息,胸部也感觉非常的宽阔。
5、咬字吐字做发声练习,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演唱歌曲,在唱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咬字,在学唱一首歌曲之前,要将歌词有感情的朗读几遍,声情并茂,字正腔圆。
6、充分的理解歌词学习一首歌曲,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思想内容,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只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正确的将歌曲的含义表达出来,这样唱出来的声音才能直达人心。
范仲淹的苏幕遮 王维的终南别业 两首诗的赏析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
上阕写景,景中含情。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俯仰生姿,白云满天,黄叶遍地。一“天”一“地”,一“碧”一“黄”,总括秋色。展现了自然界的万千气象,给人心胸开阔之状。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有“碧云天,黄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接着,作者平视远眺——“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二句。浓郁的秋色和绵延秋波尽融其中,就在秋色与秋波相连的天涯尽头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在作者的笔下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色图”。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人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 “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诗歌中写“别离”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作者多情、重情,用来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前辈道出的正是借景传达心声的名言经典。
下阕抒情,情融景中。“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黯”意为心情忧郁: “追”本意是“追随”,这里为“纠缠”,这是羁旅之思的缠绕。“夜夜除非”两句写出天涯孤旅乡愁之深。无时不在, “好梦”难得,无计可消。下面“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一轮明月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最后两句是由李白诗“举杯销愁愁更愁”化出,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谁知“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突发奇想, “用一段‘愁肠’把‘泪’与‘酒’巧妙联系起来,弥漫着苍凉之悲,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 (《宋词鉴赏大典》)又正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下片触景生情。 ‘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滞之久与乡思之深。 ‘明月’一句陡提。‘酒入’两句拍合, ‘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酒入肠化泪亦新。足见公之真情流露也。”
总之,让我们借用前人的话来评价这首词: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明月秋风下一句是什么
“明月秋风”下一句是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出自唐代贾至的《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原文: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译文:
在湘江上与昔日的好友相逢,远望着湘山,不忍心诉说心里的忧愁。
湖面秋风萧瑟,月光静静地洒在洞庭湖水上,只有那孤鸿与落叶陪伴着我们的一叶扁舟。
赏析:
这组诗歌咏洞庭湖,写作者与友人在秋风落叶中怀古论今,寄托深而寓意长,俊逸清畅中又充满忧伤和苍凉。全诗托兴幽微,音律纯熟,语言清婉,声情并茂,充满俊逸之气和清畅之调。
本首诗开头“江上相逢皆旧游”,作者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久别重逢,喜悦之情不言而喻。次句“湘山永望不堪愁”,情感上来了个转折,这时望着湘山,却不堪诉说心中的忧愁,表明了贬谪生活的愁闷。
后两句“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运用“秋风”、“孤鸿”、“落叶”等一些萧瑟的意象,表现出孤寂落寞的心情,这正是作者远离朝廷产生的失落感的反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