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城镇的阳城历史文化

2.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详细资料大全

3.陈涉世家翻译

4.什么是陈涉起义之谜?

阳城镇的阳城历史文化

篝火狐鸣的地点在哪-篝火狐鸣扩写

据史料记载:原后刘乡新集村周庄一带古为阳城,春秋战国所置,前 506年,蔡灭沈属楚。因南临一条发育古老的水道——荆河,取“山南水北为阳”之意,故名“阳城” 。

汝南境秦代置阳城县,既见于《史记》中的唐代人注疏,又见于明、清的方志资料。《明一统志》卷三十一《古迹》:“阳城故城在(汝宁)府界,汉置县属汝南郡,东汉省入汝阳”。明李本固《汝南志》、清嘉庆《汝宁府志》对阳城故城位置的记载亦同。康熙二十九年《上蔡县志》卷之一《舆地志》记曰:阳城在上蔡县东南,汝阳、平舆之间。“曹魏(应为东汉)废入汝阳”。民国年间由藏励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道:汉代阳城侯国(又称阳城县)“在今河南汝南县界”。所谓“界”,即“境”也。“汝宁府界”、“汝南县界”即汝宁府境,或汝南县境。

平舆阳城镇名人系列(1)

陈胜 ,字涉,汝南阳城(今平舆西北)人。年轻时给人当雇工耕田,经常对同伴们发出感慨:“苟富贵,勿相忘。”同伴们都笑他是痴心妄想。涉反驳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非凡志向。秦二世谋位后,征发河南各地壮丁900人奔赴长城边的渔阳驻防。陈胜与阳夏人(今太康)吴广二人被指定为队长。队伍在官兵监视下一路晓行夜宿,至大泽乡却遭遇一场连降二十天的大雨,耽误了行程期限。按当朝例律全部要斩首。于是,陈胜便与吴广、正阳人吕臣等决定揭竿而起,拼抗争。通过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一番精心策动,杀掉秦尉,发动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农民起义,很快攻占陈县。部下拥戴陈胜为王,建立国号张楚。义军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得到了天下的响应,起义军风卷残云般地向西挺进,直逼咸阳。后秦二世发骊山刑徒十万,与起义军激战。吴广战,陈胜撤出张楚国都陈县,途中被车夫庄贾。吕臣则率一支以奴隶为主力的苍头军,退到正阳闾河一带,继续开展斗争。义军曾一度攻下陈县,杀叛徒庄贾,并安葬了领袖陈胜。据说陈胜之墓一为明墓,一为暗墓。吕臣明着把陈胜葬在芒砀山,暗里把尸骨运回了陈胜老家,这叫叶落归根。老乡们暗里把陈胜埋葬之后,就对外传说陈胜葬在了芒砀山,以防暴秦派人掘墓。关于陈胜的功绩,太史公大为赞叹,说:“涉虽,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予陈涉之功所以甚秦之罪也。呜呼!涉亦人杰也哉! ”

《史记》和《汉书》,均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乡里在阳城。不仅如此,《明一统志》和汝南诸志的纂修者还在《人物志》中声明陈胜为汝南人,并为其着重立传。如《明一统志》卷三十一《人物》:“陈胜汝南阳城(人),少时尝与人庸耕,秦二世发闾左戌渔阳,胜与阳夏人吴广,度失期法当斩,谋举事。 ”

据上述文献资料所载(参阅《吕氏春秋·上德篇》“墨者,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条、《汉书·外戚恩泽侯表》汝南“阳城缪侯刘德”条以及《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的记载),汝南阳城名称的历史沿革大致轮廓是:“春秋属沈蔡,战国属楚”。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后刘新集村委一带是楚悼王王族阳城君封国,著名楚辞作家宋玉赋有“惑阳城、迷下蔡”之语。楚悼王去世时,阳城君在丧所围攻吴起,误射中王尸,按律治罪当斩,阳城君避难出走,楚收回封地。以后魏不断联合韩、齐等伐楚,魏、韩先后占领了楚国上蔡、安城等大片领土。原为楚国领土的汝南一带成为楚魏二国之境,汝东形成一道楚、魏边疆线——魏长城(鸿沟)。距魏长城不足8公里的阳城,成为楚国的军事重镇 。

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置阳城县,属陈郡;西汉阳城改属汝南郡,地节四年(前66年)封宗正刘德为阳城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刘向是刘德之子,王莽尊崇的国师刘歆是其孙。西汉末年王莽摄政,天下大乱,刘德曾孙刘飒(读sà)嗣位后“败绝”。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削减官僚机构,减轻庶民负担,去武官进文吏,省并郡县,阳城并入汝阳。为平舆、宜春、汝阳三县之地,后宜春、平舆县裁,尽归汝阳。

1913年汝阳更名“汝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4月26日决定,析汝南置平舆县,汝东八个区划归平舆县,阳城故城也划入平舆县境 。

经考察,阳城故城位于汝南县城东北29华里,上蔡县城东南50华里,平舆县城西北40华里的原后刘镇周庄。东汉时因此处地脉高凸,水患不浸,成为世家大族袁安的庄宅。唐代建设阳城寺院,现存有袁氏墓群和阳城遗址及黄鹭殿遗址等 。 阳城镇境内现有阳城故城遗址、战国魏长城(鸿沟)遗址、战国楚国的军事城堡遗址、韩古城、袁家冢、商王庙、洪山庙遗址。从人文渊源上看,自殷商至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流,兼容东方齐鲁文化、南方荆楚文化、北方燕赵文化和西方秦晋文化等周边多种文化内涵。西汉末年,佛教东渐,“阳城”之地成了各派宗教势力竞相汇聚之处,境内道观、塔寺遍布,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并出现了一庙拜三佛的阳城寺院奇特文化景观。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阳城”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哺育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文化名人。阳城是“四世三公”袁安的故里,同时也是袁氏的发祥地。有为反抗秦二世的暴政,发动了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陈胜。

平舆阳城镇文化遗产系列(2)

袁家墓,位于阳城乡孔东村西,东汉墓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座,南北排列,占地400平方米,高4.7米,是东汉和帝时司徒袁安及其家族的墓冢。中冢被日本侵略军挖掘,北冢在期间被挖掘,只有南冢完整。北冢出土文物有镏金连盏灯、高灯、玄武俑、镶金背铭文刀、陶猪、五铢钱等,还有大量的涂坯彩陶器物碎片。墓室一侧有完整的砖砌红彩耳室 。

阳城镇西5公里的新集村袁家冢,埋葬着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袁安及族人。如今,袁家冢地面存有两座高约12米的巨大坟莹,北冢为袁安之墓,南冢为袁安次子袁敞之墓。东汉汝南郡袁氏家族非常出名,即使是当代,许多袁氏后人都以是这一支的后裔而自豪。民国枭雄袁世凯就自认为是袁安后人,其家族宗谱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开篇。清人顾泰民在游历袁安故里时写诗称:“纵是汝南多月旦,应教此事独推袁。 ”

据香港袁氏宗亲总会永远会长袁雄昆介绍,全世界袁姓华人约800万,有近200万人认为自己是东汉袁安的后人,每年清明前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袁安后人只要有时间,不论路途遥远,都会来到里拜祭祖先 。

平舆阳城镇文化遗产系列(3)

洪山庙,远古名曰“谷神庙” ,据考证是殷纣王之子殷洪大难余生,自号“洪山隐居”(又称洪山道人)隐遁处,殷洪发明了马佩嚼,为我国提供驯马技术,后拜师于原始天尊。传说《洪范》即撰著于此。洪山庙创修于殷周,历代重修,今存残碑断碣十余块。著名的有响石玄武座的“太子千秋”碑。主要殿阁为:洪君殿、先王殿、谷神殿、玉皇阁、牛王宫、马王殿、龙王殿、奶奶殿、阎王殿等殿宇。 1937年秋,原在武汉、开封等地的汝南、平舆籍***员和青年学生刘德勤(刘运福)、马鸿谟、游志昆(游云峰)、章振州、张子明、赵文衡(赵风藻)、商毅、左风岗(左明)、万宗海、詹才华等先后返回家乡。这批热血青年,深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他们大多是汝南六中毕业的学生,经过相互联系,发起成立了“汝南青年抗日救国团”。在团章中明确提出:本团是爱国青年的群体团体,宗旨为联络各界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凡是具有正义感,主张抗日的人就进行联合,对破坏抗战着则无情斗争。在国共合作的抗日形势下,他们取得了当地驻军的支持,并呈请国民党汝南县政府备案批准 。

1937年10月,青年抗日救国团在汝南城内后龙庭隆重举行成立大会,各界代表知名人士近300人应邀参加。大会通了团章,民主推选游志昆为主任委员,赵文衡为副主任委员。团部办公地点设在后龙庭,下设组织、宣传、总务三个股。青年抗日救国团建立后,汝东各地纷纷响应,相继建立 14个分团。阳城镇的新集、张万寨分团,负责人刘德勤(刘运福),他们以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宗旨,以宣传抗日组织青年、进行募捐、动员参军、优抚抗日家属和锻炼培养抗日骨干,原后刘青年抗日救国团在刘德勤的领导下,一直坚持到1939年春,为革命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 。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南下到达汝东地区,因前有情敌阻拦,后有重兵追击,为了按上级命令疾行,准时到达大别山区,保障一部分重型武器、军需设备、被服等,不致途中丢失,甚至落入敌手,经刘邓首长同意,刘邓大军后勤部门留一个营的兵力,以张万寨北有南马肠河,东有洪河、茅河,南有荆河,河流绕抱,此寨高垒深沟,固若金汤,河流遮蔽,区位偏僻的特点,出敌不意,建张万寨兵站,因四周皆敌占区,守军指挥员反复走访寨中各户群众,进行保密宣传,并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群众共处,操练亦不出寨门,日夜站岗放哨,使当地土匪望而生畏。秘密从事供应、运转、收发、保管各种军用物资的工作。时称“百里白区一寨红”。因驻军宣传工作到位,军民关系融洽,该寨群众觉悟高,保密工作做得万无一失,张万寨兵站一直坚持到汝南解放。

1949年2月,汝南全境解放,为使汝东的区级组织分布趋于合理,中共汝南县委决定撤销双庙、东龙王庙、万寨3个区,建立庙湾、西洋店、城东(李屯),将射桥更名寺平埠口。汝东设杨埠、平舆、寺平埠口、庙湾、西洋店、城东6个区。各区委领导成员亦进行调整,中共寺平埠口区委书记王登甲,区长郝石清,副区长王心法。

1948年夏,中共射桥区委、区政府在阳城镇境建乡村政权。胡志高,原后刘乡胡岭村人,胡岭行政村长,同年被国民党派网罗的土匪武装于胡岭村一带。朱合计,原后刘丁营人,1918年生,1947年参加革命,1948年在万冢大刘庄牺牲。张文景,原后刘乡魏庄人,1918年生,滨海战士,1948年,同张荣耀区长并肩战斗,壮烈牺牲于十字路乡的魏庄一带 。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应急预案。该镇成立了以镇长任指挥长的“三秋”工作指挥部,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包田块的措施,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同时,还组织包村人员村干部及教师成立了18个三秋突击队,针对孤寡老人、五保户及外出务工人员等困难家庭进行救助帮扶,确保秋收任务的顺利完成 。

二是加强宣传。大力营造禁烧宣传氛围,提高村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利用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进行宣传。共出动宣传车4辆,悬挂横幅150 幅,张贴标语600条,明白纸25000份,公告200份。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加强包村领导和包村部门的职责,明确责任,要求包村干部和包村单位提高认识,深入田间地头工作,对各项焚烧措施的落实进行跟踪督查,杜绝焚烧桔杆事件发生。

四是积极做好农机、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组织技术人员对全镇所有农机具进行了全面检修,并鼓励村民积极购进新农机。供电所积极做好线路检修工作,以确保秋收期间线路畅通。协调农资供销部门积极做好农资供应,已准备优质良种25万斤、化肥 250吨、农药10吨。

五是实行奖惩制度,对在“三夏”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通报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对出现焚烧现象,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通报批评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平舆阳城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把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

以包村干部、村干部为主线,印制10000多份宣传页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广泛进行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

改变种植结构,广泛种植高粱,积极协调河南海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与广大农户签约集中承包农民的土地,农民亩产可增收200多元。

积极协调招商引资企业用工、帮助农户家门口就业,解决了广大农户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之后的就业再增收问题,每位务工农民年可增加收入2万多元。阳城镇土地流转工作进展顺利,已签约土地流转3600余亩 。 阳城镇连续多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年关将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将此项工作抓好抓牢 。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统一安排部署大排查工作,各个村社配合协调、落实具体工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相关部门对企业和个体做好安全排查。

二是加大排查力度,排除隐患。敢于对隐患和问题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按照科学严谨、依法排查、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放过角,认真检查,确保大检查取得实效。

三是坚持标本兼治,构建安全。各村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对本村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深入的大检查,包括对小卖店、豆腐坊、个体生产作坊等特别是对学校和敬老院等公众场所加大排查力度,排除隐患。

四是引导社会参与,全面监督。通过广泛宣传引导社会参与到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中。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鼓励群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形成全民参与的多角度排查机制 。 全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富,财政增长,农村稳定”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在稳定58000亩优质小麦种植的基础上,在张万寨、孙鲍两个村委示范种植“郑麦98”优质品种2500亩。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现存新上200头以上的养猪场32个,新建马李坡、洪山庙、寺埠口3个养殖小区,新增养殖专业户360户,全镇能繁母猪共计4000头,补贴金额40万元。全镇发展专业养殖村6个,现存栏生猪40000头,年出栏70000头,大牲畜2700头,富有豫南最大养鸭基地之称的阳城现有养殖禽35万只,全镇畜牧业总产值达822万元 。

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详细资料大全

吴广(?-前208),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民众反秦。次年,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被田臧假借陈胜的命令。

基本介绍 本名 :吴广 字号 :字叔 所处时代 :秦朝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阳夏(今河南太康)?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公元前208年 主要成就 :发动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反抗秦暴政 爵位 :假王 搭档 :陈胜 生平经历,遇雨误期,发动起义,旗开得胜,荥阳大败,历史评价,轶事典故,因争议,部下,陈胜指示,部下篡权,后世纪念,史籍记载,影视形象, 生平经历 遇雨误期 大泽乡起义 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穷苦。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吴广、陈胜与其他900名穷苦农民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的酷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一律处斩。在生存亡的危急关头,陈胜毅然决定谋划起义。当天夜里,陈胜悄悄找吴广商议。吴广、陈胜虽然结识不久,但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陈胜对吴广说:“这儿离渔阳还有上千里路程,怎么也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我们现在的处境,去也是送,逃亡被抓回来也是,与其都是,还不如选择为国家而,干一番大事业?”陈胜接着又对时局进行了分析:“天下人已经苦于秦朝统治很久了,老百姓对秦王朝的苛捐赋税、募役刑罚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我听说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本不应继位,该继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贤能,却被二世无故了。还有一位名人叫项燕,曾是楚国名将,战功卓著,又爱护士兵,很受人爱戴。现在老百姓并不知这两个人是生是,我们何不以他们的名义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呢?”吴广很佩服陈胜的胆略,觉得他的主意符合当时的人心,完全支持陈胜“国”、“举大计”的决定。 发动起义 古时候盛行预测吉凶的宗教迷信活动。陈胜和吴广经过一番谋划后,又专门找了一个算卦的卜问吉凶。聪明的卜者知道了他们的用意,便说:“ 你们的事业能成功,且能为百姓立大功。可是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听后非常高兴,并从卜者的话中悟出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于是,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wàng)”三个大字,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戎卒们买鱼回来吃,发现了鱼腹中的“丹书”,都觉得惊奇。与此同时,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一座荒庙里,半夜里在寺庙旁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wàng)”!正在睡梦中的戎卒们被惊醒,十分惊恐害怕。第二天戎卒们交头接耳,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加之陈胜平时就待下属热情和气,又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复兴联系在一起,陈胜在戎卒们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吴广见时机基本成熟,于是趁两个押送士卒的军官喝醉,故意扬言逃跑,以激怒押送他们赴边的将尉。喝得醉醺醺的两个将尉果然大怒,责骂和鞭打吴广,引起士兵们不满,群起而哄之。吴广奋起夺下一名将尉佩剑将其杀,陈胜也乘势杀了另外一名将尉。 陈胜吴广起义 随后,陈胜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大声说道:“我们在这里遇上了大雨,已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而误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斩杀,即便侥幸不被砍头,戍守边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要送命。再说好汉不便罢,要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陈胜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说出了大伙的心声,戎卒们对秦王朝的满腔怨恨和愤怒如同冲溃了堤坝的洪水奔泻而出,齐声高呼:“我们愿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大伙在陈胜、吴广带领下,袒露右臂作为标志,筑坛盟誓,按事先谋划,诈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宣布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迅速攻下蕲县县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旗开得胜 大泽乡起义后不到一个月,起义军已经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1000多人,步兵几万人。在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区后,起义军即决定进攻战略要地陈县。陈曾是战国后期楚国的都城。秦灭六国后,又把陈县定为郡治,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如能拿下陈县,对秦无疑是个重大打击。于是,陈胜率领起义军直逼陈城。陈地郡守和县令闻风丧胆,早逃之夭夭,只留下郡丞(郡守副职)龟缩城内,负隅顽抗。已是惊弓之鸟的守城秦军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土崩瓦解。起义军杀了郡丞,开进陈县县城。 秦末起义军行进路线 起义军进城几天之后,号令召三老(秦时掌管教化的乡官)、地方上的豪杰都来商议大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指陈胜)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张楚有张大楚国的意思。 这是因为这一地区正是当年楚国的旧境。百姓怨秦的暴政,自然怀念楚的过去。陈胜、吴广就是借被胡亥害的扶苏以及受到楚人尊敬的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起义的。因此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为号。陈胜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 荥阳大败 吴广率领起义军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击秦。周文的队伍在进军咸阳途中,不断扩大,到达函谷关时,已有兵车千辆,战士几十万,起义军进抵距咸阳百来里的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秦二世令少府章邯把修建骊山墓的数十万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起义军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陈胜滋长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民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听陈胜节制,甚至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如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竟假借陈胜之命杀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的全军覆灭。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①吴广素爱人。”“②天下匈匈,海内乏主,掎鹿争捷,瞻乌爰处。陈胜首事,厥号张楚。鬼怪是凭,鸿鹄自许。葛婴东下,周文西拒。始亲朱房,又任胡武。伙颐见杀,腹心不与。庄贾何人,反噬城父!” 扬雄:“或问陈胜吴广,曰:‘乱。’曰:‘不若是则秦不亡。’曰:‘亡秦乎?恐秦未亡而先亡矣。’” 郭正域:“自古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秦之强盛,兼并六国,卒之扰乱天下者,非六国也,乃陈胜、吴广一二小民也。” 轶事典故 篝火狐鸣: 这是陈胜、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民众起义的故事,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像磷火,同时又学狐叫。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揭竿而起: 讲的是陈胜、吴广带领农民军为了反抗暴秦,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汉·贾谊《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后形成成语“揭竿而起”,指平民武装。 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为了反抗暴秦而喊出的一句口号,意思是讨伐不人道(的统治者),诛灭残暴的秦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也是陈胜、吴广起义时喊出的口号,意思是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通过这个来号召广大的贫困农民。 因争议 部下 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吴广领兵攻荥阳时,另一位起义将领周文率十万义军直捣咸阳,因孤军深入,形势极为不利。数月后,终因寡不敌众,惨败于渑池。这时秦王朝组织数十万军队,反击义军。田臧等人见周文战败,秦军不久即至,荥阳迟迟未克,就准备分部分兵力牵制荥阳之敌,以大部分精兵迎击秦军。 他们相与商议说:“今假王(吴广)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于是假借陈胜之命杀了吴广,献其首级于陈胜,“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时在秦二世二年(前209年)十一月。从这段史料可知,吴广骄蹇自大,刚愎自用,以至于部下无法与他商议军事行动计画,不得不杀之。有的通史著作据以称“吴广骄傲无能,被部将田臧杀”。然而这一结论,并非无懈可击,理由是: 一、《史记.陈涉世家》称“假王骄,不可与计”,此话出于欲取代吴广的田臧等人之口,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二、《史记.陈涉世家》载:“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在此用了褒词,可见吴广的为人并不是如田臧所说的这般“骄蹇”。 三、《史记.陈涉世家》中仅载陈胜为王后骄傲、,武断的行为,对吴广的“骄蹇”只字未提,怎能凭田臧的一面之辞妄下定论? 在上述疑问的基础上,人们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广说认为,田臧和吴广在军事行动上存有分歧,无法统一。面对强大的秦军,田臧不得已杀吴广,以求预定的军事行动能顺利实施。其后,田臧取得陈胜任命,分兵留守荥阳,亲率主力迎击秦将章邯所率秦军于敖仓,结果兵败而。 陈胜指示 一说认为,吴广之与陈胜有关。陈胜为王后,任用亲信,妄杀故人,苛察臣属,使诸将士离心;与吴广的关系也不如初起事时那么融洽、默契。可以推测,田臧杀吴广得到了陈胜的默许。否则又何须“献首于陈王”?而砍掉陈胜左右臂的田臧,又怎能当令尹、为上将? 部下篡权 还有一说认为,对吴广的因,应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考察。秦末农民战争时期,群雄蜂起。田臧是个怀有个人野心的人,不甘久处吴广之下,又苦于无法超越他,因此说吴广“骄,不知兵权”,或许只是除去吴广以取而代之的借口。 吴广被杀的原因,没有的史料来确定某一说。但一位农民战争的领袖,没有在杀敌的战场上,而倒在部属的下,个中原因,终究还是值得探究的。 后世纪念 《陈胜王》连环画,《西汉演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连环画套书。 陈胜、吴广起义银币 《陈胜王》经典连环画阅读丛书:著名农民起义(全3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陈胜、吴广起义银币。 史籍记载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 班固《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 影视形象 2004年TVB制作电视剧《楚汉骄雄》,徐荣饰演吴广。 2012年韩国SBS制播的《工薪族楚汉志》,李熙道饰演吴广。

陈涉世家翻译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举大计亦,等,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即已,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口:「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重点字词

通假字

1、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讁通“谪”:降职远调。

2、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古今异义词

1、或以为,或以为亡 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亡: 古意:逃跑 今意:亡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会计:古义: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3、旦日,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3、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

5、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6、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9、失期,法皆斩 法:名词用作动词,依照法律

10、狐鸣忽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叫那样

朗读节奏

1、而戍者/固十六七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理解性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

10、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重点语句翻译

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 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3、且壮士不即已,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何况大丈夫不则已,就要干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6、借第令毋斩,而戍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去十分之六七。

7、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8、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译文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其中的一个人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是被雇来耕地的,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考虑到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起来造反也是,反正都是,倒不如为国家而,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则已,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铚、酇、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著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覆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子。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伙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伙”,所以天下流传“伙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什么是陈涉起义之谜?

陈涉,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他与吴广一道,点燃起“伐无道,诛暴秦”的起义烈火,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秦末农民革命浪潮,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陈涉虽然被叛徒,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却越烧越旺,导致了秦王朝的最终覆灭。杰出的农民领袖陈涉也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人们对其追忆怀念之余,不仅要问:陈涉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英雄豪杰,竟创下如此伟业?

据《史记·陈涉世家》所载,陈涉也叫陈胜,阳城人。少时家贫,十几岁就给大地主贵族做雇工,饱受剥削和欺凌。陈涉早年就胸怀大志。他曾对一起干活儿的农友们说:“将来咱们若是富贵了。可不能忘掉今天的穷哥儿们!”大家齐声笑道:“咱们这些泥腿子穷惯啦,哪敢想那美事儿啊?等你将来富贵了,再说大话吧!”陈涉长叹一口气说:“唉,燕雀怎知鸿鹄的高远志向啊?你们就甘愿苟且混一辈子?”

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征调渔阳戍卒。陈涉和900名贫民被阳城地方编入戍边队伍,因陈涉高大健壮,威武豪爽,被任命为左屯长,右屯长由阳夏人吴广担任。戍卒们从阳城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来到蕲县大泽乡(安徽宿县南),正赶上天降暴雨,道路被洪水淹没,戍边队伍一连耽搁了好几天。陈胜一行人无法按期到达渔阳。按照严酷的秦朝律法,误期当斩。戍卒们赶到渔阳就是去送。陈胜、吴广商议后,决定武装起义,谋求一条生路。

陈胜、吴广决定假借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起事,争取民众的支持。陈胜设计了鱼腹丹书“陈胜王”和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的计策,鼓动戍卒们顺乎天意,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让穷乡亲们彻底觉醒了:是呀,难道咱们天生就该受欺侮、就该侍候有钱有势的人?跟着陈大哥“伐无道,诛暴秦”,打下一片咱农民自己的江山来,也过一回幸福的日子!戍卒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推举陈胜为统帅,号称“将军”,吴广为副帅,号称“都尉”,在大泽乡点燃起农民起义的第一场烈火。

起义军很快攻占蕲县,声势大震,兵分两路,攻下安徽、河南的许多县城。当起义军攻下陈县后,陈涉正式称王,定国号为“张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建立了。楚国旧境,义军纷纷响应陈王号召,起事抗秦。各路人马捷报频传,暴秦的统治濒于崩溃。此时,陈涉却因胜滋骄,杀掉了贫贱时的旧友,致使原来跟随他的旧部远离,而六国残余分子和一些失意政客却乘机混人起义队伍。

起义军也走向分裂:武臣自立赵王,韩广自封燕王,吴广被害。周文大军被章邯逼退,却无人援救,致使周文兵败自杀。秦将章邯乘势直逼陈城,陈涉孤军殊决战,义军失利退出陈县。同年12月,陈涉退至汝阳,接着转到下城父,不幸竟被掌管车马的叛徒庄贾。一代农民领袖就这样离开了他未竟的事业。陈涉、吴广虽然被害,但他们掀起的农民起义浪潮,却以摧枯拉朽之势,迅疾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在农民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人们寻觅英雄的踪迹,陈涉的故乡阳城到底在哪里?

一种观点认为是河南登封县东南告成镇。唐司马贞《索隐》中说:“韦昭云颍川。《地理志》云属汝南,阳城旧属汝南。”《辞海》也注释说:“阳城,古县名。春秋时,郑国城邑,秦时置县,治所在今天河登封东南告成镇。武周改名告成,唐天俱中又改名阳邑,五代唐复改名阳城,周显德中并入登封。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即本县人。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安徽宿县。《宿州志》上就明确记载了陈涉出生于该地。同时,此处与大泽乡(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相距不过二十里,符合陈涉起义地点设置。再有,陈涉的起义军骨干力量集中在安徽淮北一带,说明陈涉与他的同乡们正是宿县人,此处阳城才是他们的出生地。陈涉义军失利后,计划撤往宿县,也是希望回到故里,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以图东山再起。陈涉妹妹陈雪花墓地亦安葬大泽乡附近,传说陈涉大泽乡起义后,即将其妹接来,看守后方。如果不是从安徽阳城(宿县),而是从河南阳城(河南登封)接的妹妹,那陈涉应将雪花就近接到陈县(河南淮阳),而不是大泽乡。陈雪花后也不会葬在大泽乡。当地百姓也世代相传着安徽宿县就是陈王之故地。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阳城是今天的河南商水县扶苏村。《史记》载:“陈胜起兵,自称公子扶苏,从人望也,盖涉筑此城。”陈涉假称自己是公子扶苏起兵,在家乡阳城陈庄修一城池(扶苏城)。《舆地纪胜》也记载着“在县西二十里,秦二世时,陈涉诈称扶苏,此城盖涉所筑。”《高水县志》、《大清一统志》中也都注明秦时的商水称阳城,扶苏城在商水县西二十里的史实。当地出土文物中有一颗印戳,上刻“夫胥司工”,专家考证,“夫”与“扶”通,“胥”与“苏”通,“司工”即“司空”,秦时官名,实际上印戳就是“扶苏司空”的意思。陈涉不仅诈称是扶苏起义,而且刻制了官印,筑好防务城池,这说明陈涉已在家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扶苏村确实应该是陈涉故里。

陈涉究竟生于何地呢?学者们为此争论不休,读者们也迷惑不解,我们期待着早一天知道事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