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绝文言文翻译-广陵散绝文言文翻译一
1.李景俭文言文阅读答案
2.帮忙翻译一下《中华成语千句文》全文吧。(恳求啊)
3.流传至今的广陵散是不是嵇康那首广陵散?
4.王子猷子敬有关文言文
李景俭文言文阅读答案
1. 蒲松龄《聊斋志异任秀》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选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 (邹弢《三借庐笔谈》)
注释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④[蒇(chǎn)]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
居( ) 于( ) 置( )
语( ) 是( ) 方( )
2、比较下列各组词的不同意义。
①为 为村中童子师( ) ②故 故笔法超绝( )
凡为足下道者( ) 温故而知新( )
3、用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4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答案:1。在; 向; 放置; 动词,说话; 这样;才
2.为:担任,动词;
向,介词。
故:所以,副词;
旧的(知识),名词。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4.长期大量的从民间搜集整理素材
译文
蒲松龄在作此书的时候,每天携带一个大瓷器,里面装满浓茶,并带一包烟草,放在行人路过的大道旁,下面用芦席垫着,他自己坐在上面,将烟草摆在席子旁边。见到走路的人经过,必定要拉住(他),和他说话。搜集奇异(的故事),讲说离奇(的事情)。随便(经过的)人们知道什么(都可以);(路人)渴了,则恭恭敬敬地请人喝茶,或恭敬地奉上烟草,一定要使路人尽兴方才让其停止。偶然听到某一件事,回家以后就加以粉饰加工。像这样经历了二十余年,《聊斋志异》这本书才告完成。
2.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3.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4. 刚正晏敦复文言文阅读答案晏敦复字景初,丞相殊之曾孙.少学于程颐,颐奇之.第进士,为御史台检法官.绍兴初,大臣荐,召试馆职,不就.特命祠部郎官,迁吏部,以守法忤吕颐浩,出知贵溪县.会有为敦复直其事者,改通判临江军,召为吏部郎官、左司谏、权给事中,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淮西宣抚使刘光世请以淮东私田易淮西田,帝许之.敦复言:“光世帅一道,未闻为朝廷措置毫发,乃先易私亩.比者岳飞属官以私事干朝廷,飞请加罪,中外称美,谓有古贤将风.光世自处必不在飞下,乞以臣言示光世,且令经理淮南,收抚百姓,以为定都建康计,中兴有期,何患私计之未便.”权吏部侍郎兼详定一司敕令. 渡江后,庶事草创,凡四选格法多所裁定.敦复素刚严,居吏部,请谒不行,铨综平允,除给事中.冬至节,旨下礼部,取度牒四百充赐予.敦复奏:“兵兴费广,凡可助用度者尤当惜,矧两宫在远,陛下当此令节,欲奉一觞为万岁寿不可得,有司乃欲举平时例行庆赐乎?”遂寝.有卒失宣帖,得中旨给据,太医吴球得旨免试,敦复奏:“一卒之微,乃至上渎圣聪,医官免试,皆坏成法.自崇宁、大观以来,奸人欺罔,临事取旨,谓之‘暗嬴指挥’,纪纲败坏,驯致危乱,正蹈前弊,不可长也.”汪伯彦子召嗣除江西监司,敦复论:“伯彦奸庸误国,其子素无才望,难任澄清.”改知袁州.又奏:“召嗣既不可为监司,亦不可为守臣.”居右省两月,论驳凡二十四事,议者惮之.复为吏部侍郎. 彗星见,诏求直言.敦复奏:“昔康澄以‘贤士藏匿,四民迁业,上下相徇,廉耻道消,毁誉乱真,直言不闻’为深可畏.臣尝即其言考已然之事,多本于左右近习及奸邪以巧佞转移人主之意.其恶直丑正,则能使贤士藏匿;其造为事端,则能使四民迁业;其委曲弥缝,则能使上下相徇;其假宠窃权,簧鼓流俗,则能使廉耻道消;其诬人功罪,则能使毁誉乱真;其壅蔽聪明,则能使直言不闻.臣愿防微杜渐,以助应天之实.”又论:“比来百司不肯任责,琐屑皆取决朝省,事有不当,上烦天听者,例多取旨.由是宰执所治烦杂,不减有司,天子听览,每及细务,非所以为政.愿详其大,略其细.” 八年,金遣使来要以难行之礼,诏侍从,台谏条奏所宜.敦复言:“金两遣使,直许讲和,非畏我而然,安知其非诱我也.且谓之屈己,则一事既屈,必以他事来屈我.今所遣使以诏谕为名,傥欲陛下易服拜受,又欲分廷抗礼,还可从乎?苟从其一二,则此后可以号令我,小有违异,即成衅端,社稷存亡,皆在其掌握矣.”时秦桧方力赞屈己之说,外议群起,计虽定而未敢行.勾龙如渊说桧,宜择人为台官,使击去异论,则事遂矣.于是如渊、施廷臣、莫将皆据要地,人皆骇愕.敦复同尚书张焘上疏言:“前日如渊以附会和议得中丞,今施廷臣又以此跻横榻,众论沸腾,方且切齿,莫将又以此擢右史.夫如渊、廷臣庸人,但知观望,将则奸人也,陛下奈何与此辈断国论乎?乞加斥逐,杜群枉门,力为自治自强之策.”既又与焘等同班入对,争之.桧使所亲谕敦复曰:“公能曲从,两地旦夕可至.”敦复曰:“吾终不为身计误国家,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桧卒不能屈. 胡铨谪昭州,临安遣人械送贬所.敦复往见守臣张澄曰:“铨论宰相,天下共知,祖宗时以言事被谪,为开封者必不如是.”澄愧谢,为追还.始桧拜相,制下,朝士相贺,敦复独有忧色曰:“奸人相矣.”张致远、魏矼闻之,皆以其言为过.至是窜铨,敦复谓人曰:“顷言秦之奸,诸君不以为然,今方专国便敢尔,他日何所不至耶?” 权吏部尚书兼江、淮等路经制使.故事,侍从过宰相阁,既退,宰相必送数步.敦复见桧未尝送,每曰:“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寻请外,以宝文阁直学士知衢州,提举亳州明道宫.闲居数年卒,年七十一. 敦复静默如不能言,立朝论事无所避.帝尝谓之曰:“卿鲠峭敢言,可谓无忝尔祖矣.” 译文 胡铨被贬到昭州,临安派人让他载上刑具押送到昭州去.敦复去拜见守臣张澄说:“胡铨评议丞相,天下人都知道,祖宗时就因为言论而被贬谪过,治理开卦的人决不能做这样的事.”张澄羞愧地道歉,因此追赶着去掉了胡铨的刑具.当初秦桧刚做丞相的时候,旨意刚下,朝廷众人都来相贺,只有敦复面有忧色说:“奸佞的小人做了丞相了.”张致远、魏矼听到这句话,都认为他言过其实.等到这一次陷害胡铨,敦复对人说:“我以前说秦桧是一个奸佞小人,你们都认为我说的不对.现在他刚手握大权便敢做这样的事,以后他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呢?” 敦复是吏部尚书,同时兼任江淮等地的路经制使.按照旧例,他要去宰相阁汇报,退出的时候,宰相一定要送他几步.可是敦复从来没见秦桧出来相送过,于是每每对人说:“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侮辱他.”不久他就请求外调,以宝文阁直学士的身份去做了衢州的知县,监督亳州明道宫.他在家闲居了几年后辞世,享年七十一岁. 敦复为人沉默寡言好象不能开口说话一样,但是在朝廷上议事却从不忌讳什么.帝曾经这样评论他:“你为人耿直敢言,可是说没有辱没你的先祖啊.。
5. 范冉传文言文阅读答案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啖dàn 粥而读 音 : 义:吃,食用
辄以水沃wò 面 音: 义 :浇洗
食不给Ji 音 : 义 :接济
乃至被谗chán 受贬 音 : 义:诋毁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晚昏昏欲睡时,就用水浇洗面孔。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老婆、孩子吃的穿的只是狗用罢了。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一层:写其少有大志,发奋苦读。二层:做官关心国事,勇于但当。三层:写其刻苦自励,天下为先的崇高境界。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交代了范仲淹高风亮节的思想基础,是画龙点睛之笔。
6. 张万公字良辅阅读答案1. 张万公(?~1207) 金大臣。字良辅。今东阿人。万公自幼聪悟,喜读书。金正隆二年(1157),登进士第,调新郑主簿,丁忧离职,服丧毕,除费县主簿。大定四年(1164),为东京辰渌盐副使,迁长山令。久之,补尚书省令史,擢河北西路转运司都勾判官,改大理评事、侍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万公敷奏明敏,金世宗对他十分赏识,不久,迁刑部侍郎。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以忧去。服阕,除费县簿。大定四年,为东京辰渌盐副使,课增,迁长山令。时土寇未平,一旦至城下者几万人,万公登陴谕以乡里亲旧意,众感悟相率而去,邑人赖之,为立生祠。丞相尝谓曰:“后代我者必汝也。”俄授郎中,敷奏明敏,世宗嘉之,谓侍臣曰:“张万公纯直人也。”章宗即位,会北边屡有警,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万公言:“劳民非便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逾年,以母老乞就养,诏不许,赐告省亲。还,上问山东、河北粟贵贱,今春苗稼,万公具以实对。初,明昌间,有司建议,自西南、西北路,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以备大兵,役者三万人,连年未就。御史台言:“所开旋为风沙所平,无益于御侮,而徒劳民。”上因旱灾,问万公所由致。万公对以“劳民之久,恐伤和气,宜从御史台所言,罢之为便”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文章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泰和元年,连章请老,不许,迁荣禄大夫,赐其子进士及第。明年,章再上。后致仕。六年,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镇抚之,特起万公知济南府、山东路安抚使。山东连岁旱蝗,万公虑民饥盗起,当预备赈济。时兵兴,国用不给,万公乃上言乞将盐引会山东行部给卖,纳粟易换。又言督责有司禁戢盗贼之方。上皆从之。复乞致仕,许之,加崇进,仍给平章政事俸之半。泰和七年,薨。命依宰臣故事,烧饭,赙葬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
万公淳厚刚正,门无杂宾,典章文物,多所裁正。上尝与司空襄言秋山之乐意将有事于春蒐也顾视万公万公曰动何如静上改容而止辅政八年其所荐引多廉让之士焉。
7. 李崇矩,字守则.文言文阅读答案参考答案:
4.C(直:通“值”,价值)
5.C(①是说李崇矩得以免罪;②是周祖的善行;⑤表现李崇矩采用怀柔政策,收服黎人)
6.D(“把自己的财物遗落在洞穴中”分析有误。原文“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这里的“遗”应该翻译为“赠送”,不是“遗落”)
7.(1)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注意“戮力”“奖”“构”“罹”的翻译,注意“为……所”被动句式)
(2)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注意“因”“槁”“愿”“榇”的翻译,注意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李崇矩字守则,是潞州上党人。年幼时孤贫,有善行,为乡里人所推服。汉祖在晋阳起兵,驻扎在上党,史弘肇当时任先锋都校,听说崇矩的名声,召来任为亲吏,乾祐初年,史弘肇总领禁兵兼任京城巡检,常常残杀军民,身边的部属害怕,慢慢都离开了他,只有李崇矩事奉他越发谨慎。弘肇被诛杀时,得以身免。
周太祖与弘肇向来交情很好,即皇帝位后,访求弘肇的亲属故交,找到崇矩。对他说:“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你是史氏家的故吏,请你替我寻找他家的近属,我要怃恤他们。”崇矩推荐史弘肇母亲的弟弟福。崇矩历来主持他家家事,把财产都收集拢来交给福,周太祖赞美他,把他收用在世宗军中。
宋朝初年,李筠叛乱,任命崇矩率领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驻屯河阳,率领所部进攻大会砦,攻克下来,斩敌五百人。改任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在碾子谷共同大败李筠的部队。泽、潞平定时,派崇矩先入城,收管图册,管理府库。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皇帝答应他的要求,赏赐很多。部队回到京城,正遇判三司张美出任地方官,朝廷任命崇矩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开宝初年,跟从皇帝征伐太原。军队班师回朝途中,任命崇矩为后殿。驻扎在常山,染上疾病,太祖派太医诊治,命他乘凉车回京城。崇矩叩头说:“凉车是天子的座车,让我乘坐此车是加速我的亡啊!”坚决谢绝得免。
太平兴国二年夏天,黄河河防常常决口,诏令崇矩乘驿马从陕到沧、棣,巡视河堤。这年秋天,出京任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不久,改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部下军士都害怕他,崇矩拿出所有的器皿金帛,一共值钱数百万,全部分给军士们,他们才被感动。当时黎贼扰乱,崇矩到他们的洞穴一一加以抚慰,把自己的财物赠送给酋长,黎人都感德归附。换任回朝,授任为右千牛卫上将军。雍熙三年,命他代替宋偓,任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尉,赠谥号为元靖。
8. 广陵散绝 郑人买履 初一配套教材 课外文言文阅读 答案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他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守教条。
广陵散绝
[原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将要被处,他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奏的是一曲《广陵散》。弹奏完毕,(嵇康)说:“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吝啬,不肯传授给他。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啊!”(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方法来救嵇康),(朝廷)不允许。(嵇康被杀后)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9. 姚弋仲文言文翻译 阅读答案姚弋仲,南安赤亭羌族人。年少就英武坚毅,不谋划经营产业,只把收容贫苦抚恤孤弱作为要务,大家都既敬畏他又亲近他。永嘉年,向东迁徙到榆眉,用布包着婴儿背在背上跟从他迁徙的戎夏等民族的民众有几万人,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刘曜平定陈安的时候,让姚弋仲做平西将军,封为平襄公,把他分封到陇上。等到石季龙攻下上邽,姚弋仲劝说他说:“您手中拥有十万兵众,正是施行权力制定策略的时候。陇上有很多英雄豪杰,秦地的民风勇猛剽悍,即使是治理策略隆正他们也迟后顺服,如果是治理策略不正他们会先期反叛,应该迁徙陇上的豪俊,使它的核心力量空虚,借此来加强京城的力量。”石季龙采纳了这个意见,奏报石勒让姚弋仲代理安西都督、六夷左都督。后来晋豫州刺史祖约来投奔石勒,石勒依礼优厚的对待他,姚弋仲呈上奏章说:“祖约为害晋朝,逼太后,对国君不忠,可是您宠幸他,我担心奸邪之风,祸乱的萌发,这是它的开始啊。”石勒认为他的意见很好,后最终杀了祖约。石勒了以后,石季龙掌权,想起姚弋仲的话,就将秦、雍等地的豪俊迁徙到关东。等到石季龙废掉石弘自己称王,姚弋仲借口生病不去朝贺。石季龙多次召见,才赴朝,脸色严厉地对石季龙说:“为什么石勒握住你的手臂把石弘托付给你,你接受托付竟然反过来要篡夺王位呢?”石季龙畏忌他的刚强正直,因而没有责怪他。迁任持节、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性格清正俭朴,为人耿直,不修饰自己的官仪,多次呈上正直的言论,没有什么顾忌的,石季龙非常器重他。朝廷里面重大的议决,他没有不参与决断的,公卿也畏忌他而推重他放低自己的身份。武城左尉,是石季龙宠幸的姬妾的弟弟,曾经侵扰他的衙署,姚弋仲逮捕了他,列举他欺压威胁的情状,下令叫手下人杀了他。左尉叩头谢罪,头都流血了,手下人也谏劝,才没有杀他。他的刚正、坚毅,都是像这之类的。石季龙末年,反叛的太子侍卫梁犊在荥阳打败李农,石季龙非常恐惧,快马急招姚弋仲。姚弋仲率领他的部属八千多人驻扎在南郊,自己轻骑赶到邺。当时石季龙病了,不能及时召见姚弋仲,属下把他带到领军省,赏给他自己吃的精美食物。姚弋仲发火不吃,说:“召见我讨伐叛贼,难道是来讨食物的吗?我不知道皇上是是活,如果让我见一面,即使了也没有遗憾。”属下把这话告诉了石季龙,才引他去觐见。姚弋仲责备石季龙说:“你的儿子了才开始发愁吧?竟然愁到生病的地步。儿子小的时候没有让品行端正的人好好辅佐,以致让他们自己残杀。你的儿子自己也有过失,责求他的手下过于严厉,所以反叛了。你长期生病,所立的儿子又小,如果不勤查,天下一定会乱。应当忧虑这个,不要烦劳担心叛贼了。梁犊等人因为有想要回到故地的想法,所以一起做了奸邪的叛贼,所做的事凶残狠毒,这是注定会被擒获的。我请求以效命做一回前锋,让我一举而结束叛乱。”姚弋仲性情率直,习惯对别人无论地位高下都用你称呼,石季龙宽容他也不责备他,在座上就拜授他使持节、侍中、征西大将军,赐给他铠甲战马。姚弋仲说:“你看老羌我可以击溃叛贼还是不能?”于是在庭中披上铠甲跨上战马,鞭马向南奔驰,没有辞别就出门了,于是消灭了梁犊。因为功勋加封可以持剑步行上殿,进朝堂后不用趋行,晋封西平郡公。姚弋仲有四十二个儿子,常常告诫儿子们说:“我本来是因为晋朝大乱,石家对我很仁厚,所以想要讨伐他们的奸臣贼子来报答他们的恩德。如今石家已经被消灭,中原没有领主,自古以来没有戎狄作天子的。我后,你们就归顺晋朝,一定要竭尽为臣的节义,不要做不道义的事情。”于是派遣使者前往请求归降。永和八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9
答案B.修:修饰,装饰
10
答案C.(①写迁徙;④表现其刚正:其刚直不回,皆此类也。)
11.
答案C.(“姚弋仲责备石季龙苛责下人”有误,“苛责下人”是石季龙儿子的过失,是梁犊反叛的原因。)
12.
参考答案(1)石季龙忌惮他的刚强正直,因而没有责怪他。(“强”、“而”、宾语前置各1分)(2)我不知道皇上是是活,如果能见上一面,即使去也没有遗憾。(“一见”“虽”“恨”各1分)(3)(姚弋仲)于是在庭中披上铠甲跨上战马,鞭马向南奔驰。(“贯”“策”“南”各1分。)
帮忙翻译一下《中华成语千句文》全文吧。(恳求啊)
.1鸿蒙未辟: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宇宙洪荒:指太古时代。亿万斯年:形容无限长久的年代。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事物历久不衰,永恒久远浩浩汤汤:水势汹涌,广阔浩大的样子。日月重光:比喻经过一番后,出现了稳定升平的新局面。夸父逐日:比喻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精卫填海:比喻不畏艰难、奋斗不懈的精神。积厚流光:指功业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广远。2天行有常:天道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云行雨施:风雨润泽大地。比喻广施恩泽。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大块文章:原指大自然锦绣美好的景色,后多指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云合雾集:比喻汇集迅速。 虎视鹰扬:。比喻甚有威仪。不主故常:不拘守旧套常规。幕天席地:人类没有房子以前的生活状态。茹毛饮血:原始人不知用火,连毛带血生食禽兽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辛苦。袭叶为裳:原始人身披树叶为衣裳。千岩万壑:形容山峦连绵,高低重迭层峦叠嶂:形容山峰多而险峻3赤县神州:中国的别称。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视民如伤:形容帝王、官吏知民疾苦,爱护人民就像对待自己身上的伤痛一样。经始大业:开创事业。成命百物:给众多事物命名。律吕调阳:指制定历法,测定节令。处顺安常:指安于正常生活,处于顺从状态。尧天舜日:尧、舜两位贤君在位的时代。比喻太平盛世。鼓腹击壤:原指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娱乐,后多指用来称颂太平盛世。天下为公: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后用来指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过门不入: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4天下为家:即君位家传;也指人们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革命反正:指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也借指改朝换代。拨乱兴治:指平定乱世,着手治理国家。酒池肉林:形容生活极度奢侈。骄奢*逸:骄横、奢侈、荒*无度。怙恶不悛:怙,依靠,凭恃;悛,悔改。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鸣琴而治:以礼乐教化人民,无为而治。政简刑清:政治清明,刑狱简省。指官吏的政绩显著,社会安定,人民乐业。有凤来仪:凤凰来舞,仪态翩翩。吉祥之征兆。拘而演易:拘,拘禁;推演。文王拘而演《周易》太极两仪:太极指派生万物的本原。《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昼乾夕惕:日夜勤勉戒慎。飞熊入梦:比喻帝王将得到贤臣辅佐的征兆。有周文王梦飞熊而遇太公望的传说。左辅右弼:辅、弼:古代辅助帝王或太子的官职。后指左右辅助的人。吊民伐罪:吊,安慰。慰问受害的百姓,讨伐有罪的人。发扬蹈厉:发,奋发;扬,昂扬;蹈,跳、踏;厉,猛烈、有力。精神奋发,意气昂扬。归马放羊:表示战争结束,不再用兵。文武之道:指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一张一弛:比喻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礼乐刑政:指礼法、乐教、刑罚以及各项政令。宽猛相济:宽大和严厉互为补充。周公吐哺:哺,口中所含之食。形容为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宵衣旰食:宵,天未亮时;旰,天已黑。天未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帝王勤于政事。5礼崩乐坏:典章制度、礼仪教化遭到破坏。厉兵秣马:磨利兵器,喂饱马匹。作好战斗准备。远交近攻:结交远方的国家,攻伐邻近的国家。千金买骨:比喻招揽人才的真诚、迫切。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等而下之:比这一等更差的。随物应机:顺应事物,应和机遇。顿纲振纪:整顿朝纲,重振法纪。斧钺不避:指不怕杀头,不畏牺牲。刎颈之交:生与共的朋友。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真实意图完全暴露。6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深藏若虚:把宝物深深收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不外露。绝圣弃智:不求聪慧才智,反归于人之天真纯朴和光同尘:比喻不露锋芒,与世相合。大巧若拙:指真正灵巧的人,不自我炫耀,表面上像是很拙笨。重厚少文: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摩顶放锺:指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了。放,至。令行禁止:形容法令或纪律严明。民不堪命:堪,忍受;命,政令。形容政令苛虐,人民无法忍受。钩深索隐:探索万物的隐秘内情或深邃义理。朝秦暮楚:比喻态度反复无常。奇正相生:指奇袭和正面作战交互运用。兵不血刃:指未经交战就取得战争的胜利。7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有教无类:指不论贵贱贤愚都给于以教育。因材施教: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教育。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日省月试:每天检查,每月考核。颠沛造次:四处流浪,生活穷困受挫折。君子固穷:固,安守贫困。指有德行的人能够甘处贫困,不失气节。春秋笔法: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奥意义。述而不作:阐述他人学说,不加上自己的创见。安贫乐道:指安于清贫,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朝闻夕:如果能在早晨闻知真理,哪怕晚上去也心甘情愿。无冕素王:道德高尚而没有实际帝王职位的人。金声玉振:比喻德行优美,才学精到。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指受环境影响而改变。反求诸己:从自己找原因,凡事严格地要求自己平治天下:把天下治理好。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之气。8兴观群怨:指诗可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可以观察民风,了解社会;可以沟通人际交流,起到团结作用;可以抒发感情,讽喻社会。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形容对人思念殷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指路途遥远,行路艰辛。乐而不*:指快乐而不放纵。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漂流异乡。金相玉质:黄金的外表,美玉的质地。形容人或物的外表和内质俱美。黄钟大吕:黄钟、大吕:我国古代音律名称。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和谐、高妙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怀瑾握瑜:瑾、 瑜,美玉。怀里揣着美玉,手里握着美玉。比喻人具有纯洁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黄钟毁弃:比喻贤才得不到任用。呵壁问天:面对墙壁呵斥,仰望青天责问。形容因潦倒失意、不容于世而发泄牢骚9席卷八荒:指吞并全中国各地。同轨同文:车同轨,书同文。指国家统一。师心自用:指只凭主观,自以为是。利令智昏:因贪图私利而使头脑发昏,不辩是非,忘乎所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篝火狐鸣:指图谋起义。揭竿而起:指人民起义。拔山举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勇冠三军:勇敢为全军之首。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以一当十:一人可抵过十人。形容斗志旺盛。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比喻虚有仪表或地位,而无本领。讽刺窃据名位之人。衣锦昼行:穿了锦绣衣裳在白天出行。形容在做官告老还乡,荣耀异常。赏罚不信:赏罚与惩罚不能取信于民。妇人之仁:比喻无关大体的仁慈与恩惠。鸿沟为界:比喻明显的分界。四面楚歌: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霸王别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斩蛇逐鹿:指封建时代群雄角逐,争夺统治权。捷足先登:比喻行动敏捷,先达到目的。约法三章:指订立简明的条款。鸿门宴: 指加害来客的宴会。舞笔弄文:指玩弄文辞,耍笔杆子。衣锦还乡:穿着锦绣衣裳回到家乡。得志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亲友乡里夸耀之意时乖运蹇:时运不好,命运不佳,处境不顺利。登坛拜将: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明修暗度:以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十面埋伏: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国士无双:指国中杰出人才。兔狗烹: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或好坏都归因于同一个人。文景之治:汉初文帝、景帝当政时期,采取重视农业和发展生产的一些措施,社会秩序稳定,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富裕景象开物成务:指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而获得成功。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或大变革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以恢复元气。卖刀买犊:指弃武就农,或结束战争以从事农业生产。强本节用:加强农业发展,节约支出。萧规曹随:曹参接替萧何为相,对萧何制定的政策法令全盘继承。指沿袭前人的遗制允文允舞:既有文德,又有武功。犁庭扫穴:把庭院犁平,将巢穴荡成废墟,指彻底摧毁敌对势力。亦作“犁庭扫闾”。罢黜百家:罢黜,废弃不用;百家,诸子杂说。李广难封: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真诚、忠实,自会感动人,为人所敬仰。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而极力规劝。学究天人: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学问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大笔如椽: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飞文染翰:染翰,以笔蘸墨。指挥笔疾书,撰写文章。言近旨远:话很浅近 ,含意却很深远。藏诸名山:指著作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不刊之典: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等。偷天换日: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性质。托古改制:自己的改良措施假托古代曾经实行过,借以改变当时某些制度。人亡政息:指贤臣不在位,则所行善政便会遭到废弃。后指执政者后其政不能实行与民更始:和百姓一道除旧布新。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马革裹尸: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险进入危险境地,就不能取得必需的成果。处士横议: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纵论时政。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化人不受尊重;亦谓文人自甘堕落。豺狼当道:残暴的人掌权得势或违法横行。党同伐异:跟与自己意见相同者结为一伙,攻击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柱石之臣:指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望门投止:指逃难或出奔时,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存身。极言处境窘迫10枭雄曹操:枭雄,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龙骧虎步:比喻昂首阔步,威武雄壮的样子。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就加以荐举、任用。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横槊赋诗:军旅征途中,在马上横着长矛吟诗。多形容能文能武的豪迈潇洒风度。老骥伏枥:有志之士岁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惊才风逸:指惊人的才能如风飘逸。用行舍藏:指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隐退。韬晦待时:把锋芒收敛起来,把踪迹隐藏起来,深藏不露,等待时机。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运筹帷幄:帷幄,军用帐篷。指在后方军帐之内决定作战策略。舌战群儒: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七擒七纵:指有放有收,能控制对方。文韬武略:指用兵得计谋。神人共鉴:神和人皆可审察,表示忠诚无欺。单刀赴会:指关羽携带一柄大刀独自见吴将鲁肃的故事。指独自前往。水淹七军:关羽用水攻,活捉魏大将庞德的事。败走麦城:指陷入困境。虎落平川: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赤壁鏖兵:鏖,激战。比喻艰苦奋战。短兵相接:以短小武器互相拼杀。形容敌我逼近,战斗激烈。现在也比喻面对面针锋相对地说理斗争。彖突狼奔:如野猪冲撞,似恶狼奔窜。比喻人在奔逃时的惊慌状态。羽扇纶巾:指风流潇洒的儒将风度。鼎足三分: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11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等人刚健强劲的诗文风格。三曹七子:为建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辞丰意雄:形容文辞丰富,意气雄壮。狷介之士:指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兄弟阋墙:比喻家庭、团体或国家内部不和。明眸皓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凌波微步:形容女子步履轻盈。魏晋风度:指魏晋间名士所表现的疏狂、放旷、不拘礼法的言行方式。广陵散绝: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连马也停食倾听。矫若惊龙,飘若浮云:形容笔势、舞姿等像游龙般灵活。挂冠归隐:把官帽取下悬挂起来,辞官归家隐居望峰息心: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也比喻知难而止。12多事之秋: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沧海横流:海水泛滥,四处奔流。比喻政局动荡,社会不安。新亭对泣:指怀念故国或忧国伤时悲愤心情。气冲牛斗:形容气势或怒气极盛。牛斗,牵牛星和北斗星。击楫中流: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投鞭断流:把马鞭扔到江里能截断水流。形容人马多,军力强。草木皆兵:形容惊恐万状,疑虑重重。只轮不返:一个车轮都没有返回。形容战争失败,丢盔弃甲。东南雀飞:比喻夫妻分离。自铸伟辞:自己创造壮伟的文辞。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暴殄天物:殄,灭绝;天物,自然界各种生物。残害灭绝万物。多指任意糟蹋东西。祸不旋踵:不旋踵,来不及转身(踵,脚跟)。形容灾祸很快来临。13龙腾云起,呼啸风生:风与虎相伴,云与龙相随。比喻杰出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产生巨大影响。载舟覆舟: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从谏如流:听从善意的规劝,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乐意接受别人意见。亲贤远佞:指亲近有贤德的人,远离惯于花言巧语谄媚的小人。英雄入彀:指天下英雄尽在控制、掌握之中。彀中,指箭能射到的范围,比喻圈套、牢笼。海晏河清:沧海平静,黄河水清,形容天下太平。高下在心:指估量实情,采取适当办法。亦比喻大权在握,操纵自由。物议沸腾:谓众人的批评强烈。大风泱泱:形容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四方辐辏: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辐聚集于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形容京城、大都市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状态风清弊绝:风气清明,弊病杜绝,形容社会风气良好。甲第连云:形容王侯显贵的住宅高耸入云。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吴带当风: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人物,所画衣带如临风飘举。后人称赞其高超的画技与飘逸的风格。下笔风雷:形容运笔迅速,气势浩大。裘马清狂: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羁。承平日久:指社会秩序长时间安定平稳。袭故守常:形容沿袭常规和老一套方法办事。四大皆空: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渔阳鼙鼓:安禄山自驻地渔阳起兵作乱。后代称兵灾祸乱。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比喻事情严重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明心见性:指摒弃世欲杂念,大彻大悟,显现人的本性。亦泛指大彻大悟,了解人生真谛。醍醐灌顶: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极为甘美的油。佛教以醍醐灌人之顶,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悟。不立文字:佛教禅宗主顿悟,以心传心,不涉文字语言。以心传心:强调学禅者对禅法的内心自悟。鬼哭神惊:形容文笔雄奇,鬼神惧怕。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传说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无迹可寻,以防患于前。后用以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形迹。沉郁顿挫:指文辞深沉蕴积,音调抑扬有致。波澜老成:形容文章气势雄壮,功力深厚。穷而后工:指文人处境愈困穷,写出的诗文便越发精致美好。钩玄提要:提取精微,摘抉要义。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词必须去掉,指写作时要力戒旧套,努力创新。不平则鸣: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或反抗。深切著明:指叙事说理深刻明白。
有点乱,不过好辛苦找到的,啊!!!
流传至今的广陵散是不是嵇康那首广陵散?
“广陵散绝矣”,完全是音乐载体造成的结果。《广陵散》是一首琴曲,也就是现在说的“古琴”,注意,不是古筝啊。从古至今,古琴记谱方式比较特殊,大致有三种:
一,唐代以前,文字谱;
文字谱就是汉字文言文,手头上有本《碣石调·幽兰》琴谱,正文第一段是这样的:
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案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中指急下与拘俱下十三下一寸许住末商起。食指散缓半扶宫商。食指挑商。又半扶宫商。纵容下无名於十三外一寸许案商角。於商角即作两半扶挟挑声。很明白易懂吧,就是用哪个指头,弹哪根线,按哪个徽位,全部是文字叙述。絮絮叨叨的,这曲子写了12页。
二,唐代发明了减字谱;就是将文字符号化了,内容依然是用哪个指头,弹哪根线,按哪个徽位。加上一些辅助字,记录弹奏的缓急程度。《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拿的那本琴谱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被误认为剑谱是不奇怪的。没弹过琴的人见到这样密码本一样的物事当然会想歪。
三,清末以后,减字谱加五线谱或简谱。
所以总结下,在西式记谱法被添加之前,古琴曲都是不记载旋律节奏的。
近代以前,琴曲的传承一直非常讲究传承与谱系,口传心授,未必是师长敝屣自珍,多半是因为记谱方式的缺陷不得不如此。时至今日,一些老先生授琴曲,开指前会言明,本曲采用哪家谱本,传承如何如何,然后是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教授,然后是对弹。最后,学生得以完全copy老师的曲风。有兴趣的话,可以搜索下老琴家张子谦和刘少椿的琴曲,相同曲目的话,有些曲子两位先生弹得节奏是一模一样的。。因为他们师承相同。
最后,回到嵇中散的问题:
按照他生活的年代推论,应该是使用最原始的文字谱(或者不愿授人,没留下谱本,那之后借嵇康之名的广陵曲都是伪托)。
这部文字谱在中唐之后,被改成了减字谱,就是后来明代《神奇秘谱》中的那首广陵散。
现在能听到的版本,基本依据是管平湖先生依据《神奇秘谱》打谱演奏的版本。
总之,嵇先生挂了之后,他那个版本的广陵因为无法记录(没有完善的记谱方式),没有传承(没有口传心授的弟子),两条线都断了。
正确的说法是:嵇中散之广陵,绝矣,早在1752年之前。
王子猷子敬有关文言文
1. 古文译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了。”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了。
2. 文言文阅读1、CE
2、①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一个多月后,(王子猷)也去世了。
②幼猴的妈妈沿岸一直跟着,哀鸣哭号,走了一百多里都不肯离去。最后母猴跳到船上,刚落甲板就气绝身亡。
3、①不是真的“不悲”“不哭”,而是压抑悲痛,所以才有“恸绝”,睹物思情,悲痛就爆发出来了。
②弹琴、掷琴,这是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是他悲痛到极致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4、例如:
伯牙绝弦——抒发对知音不在的沉痛(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知己情谊非常深厚、知音难觅的情感)
戴逵破琴——寄托不事权贵、坚贞不移的高尚情操。
广陵散绝——嵇康借琴音表现了超然物外、从容赴的气度。
3. 文言文阅读(10分)甲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小题1:.①总,竟 ②探望 ③完全 ④佩服(4分)
小题2:(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2分)
(2)山简很佩服王戎说的话,因而大为悲痛。 (2分)
小题3:魏晋风度就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任由性情、旷达、洒脱的风度。(2分)
小题1: “都、省、服”,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其意思。“省、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了”要结合上下文认真考虑一下。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何以、已”,“何以”是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译为“为什么”。“已”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译为“已经”。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了不悲”“都不哭”“悲不自胜”几个词语的意思,即“一点也不悲伤”“竟然不哭”“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由此可见,人物
比较率真、率性而为,完全不掩饰、不虚伪。
点评:对语句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尤其要注意语句出现的语段及其上下文的内容,这些往往提示我们语句的意思和情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语句。
4. 文言文人琴俱亡翻译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了)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王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来轿子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啦!)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了。)
5. 英语翻译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①.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②;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③.世以此定二王神宇④.注释①王子猷、子敬: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王献之,字子敬,官至中书令.都是王羲之的儿子.②遽:匆忙.不惶:没有时间.惶,通“遑”,空闲.③扶凭:搀扶.按:当时贵族的一种气派是走路要由仆人搀扶着.④神宇:神情气宇(气度).译文王子猷和子敬曾经同坐在一个房间里,前面忽然起火了.子猷急忙逃避,连木板鞋也来不及穿;子敬却神色安洋,慢悠悠地叫来随从,搀扶着再走出去,就跟平时一样.世人从这件事上判定二王神情气度的高下.。
6. 人琴俱亡文言文及带点字人琴俱亡 刘义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 南朝宋的文学家.2、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3、翻译下列句子.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译]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②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译]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译]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了.4、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答]睹物思人,悼念者. 5、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答]一往情深 口若悬河望梅止渴等.6、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答]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7、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答]“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索、径、掷.9、课文开头写子猷“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答]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10、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答]“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11、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二:1.体会下列词语的表达效果.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赏析词语为:掷)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赏析词语为:恸绝)2.子猷去看望子敬,为何“取子敬琴弹”,而当“弦既不调”时,乃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你怎样理解子猷的行为?3.子猷为弟弟之“恸绝良久”,令人感动.如果你是子敬的家人,你将如何规劝子猷?4.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这反映了什么?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6.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7.子猷来到子敬家奔丧,坐在灵床上,弹子敬琴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8.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9.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吗?10.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相隔的悲叹句吗?你能写出其他表现手足之情的诗句吗?答案:1.(1)“掷”这一动作,表明子猷睹物思人,突出他内心的悲痛.(2)“恸绝”一词强烈地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2、“取子敬琴弹”是为了痛悼和纪念已经去的兄弟,而说的“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则是写出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所以弹不成曲调,体现兄弟情深.也包含着人琴俱亡的悲凉.3、子猷叔叔,人不能复生,您有重病在身,身体要紧,请节哀顺便吧!4.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了.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5.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6.“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7.略8.围绕“生病和悲痛”谈.9. 略《管宁割席》10.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1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____________ (2)何以都不闻消息___________(3)弦既不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_______________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1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否矛盾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3.(1)都 (2) 总,竟 (3) 协调 (4) 痛哭,极度悲哀14.(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2)(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15.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此时子猷想以一种独特的悼念方式来表达痛苦与思念,等到”弦既不调”时,内心的悲痛无法排遣,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