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是什么意思-知止不殆是什么生肖
1.134.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什么意思
4.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何为止,心安之所安即为止.是什么意思
134.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辱”,耻辱、损失。
“故知足不辱”意思是,如果你知道满足,就不会被侮辱,不会遭受损失。
老子在这里是让我们知足什么呢?
老子不是说知道满足后就什么都不做了,该做的事还是要做,只是对于做事的结果,要能知足。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尽力把事情做好,如果事情没做到位,却想要一个很好的结果,往往会遭到耻辱和损失。忘记结果,踏实做事,事情做到位后 结果自然会来,这才是“知足不辱”。
如果你认为知足就是不做事,满足现状,那你永远都不会进步。老子不是一个消极的人,他不是让你不进步,而是告诉你不要太在意结果。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殆是亡,你知道停止就不会亡,可以长久地存在。
老子特别强调我们要把事做好,但是对做事带来的名利地位等结果,不要太在意,这叫“知止”。
“知止”才能“不殆”。老子认为人生有两件事,一件是虚,一件是实,虚其心,实其腹,心指欲望,腹指做事本身。
好好做事,一心向善,对那些名相“知止”,做什么都会越做越好,这叫“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意思是: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这句话出自《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此章是讲人之尊严的。以名与货和人的自身价值对比,也是要人自重、自爱。
老子宣传的是这样一种人生观,人要贵生重己,对待名利要适可而止,知足知乐,这样才可以避免遇到危难;反之,为名利奋不顾身,争名逐利,则必然会落得身败名裂之可悲下场。
扩展资料: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相比孔子一生致力于复兴周礼,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从某种程度而言:孔子研究的是人伦社会领域的学问,而老子希望解析天地宇宙的奥秘,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两种物质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于是整个宇宙就呈现一种阴阳互补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如果在这个世界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变化本身。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就是指的这种永恒变化着的宇宙一般规律,而德类似于哲学中的方法论,指的是在这种一般规律下我们人类的应对方法。
如果说老子的道是阴阳互补变化不止,那么老子的德可以简化为四个字:无为而治。
首先要明确无为而治的核心在于治,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对今天的国家治理、企业管理、教育理念以及个人人生规划均有借鉴意义。
百度百科-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什么意思
句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读音:zhī zú bù rǔ zhī zhǐ bù dài释义: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何为止,心安之所安即为止.是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44章中讲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德与亡孰病?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厚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因此,知道满足,就不会自取其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危殆;可以长生久视.
那么什么又是适可而止呢,能让人心安理得的时候就是止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