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腹经纶完整版25分钟-满腹经纶啥意思?
1.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短歌行》
2.速度速度啊!!!10分钟内告诉我小学六年级毕业冲刺口号!!!简短点的!!!在线等!!!50分!!!
3.2010~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跪求
4.名人名言及赏析100-200字,速度30分钟急需
5.谁有关于古代人物的故事?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短歌行》
篇一
教学目标
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
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具体教学步骤
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有《曹操集》。
三、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四、文题理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五、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
六、整体感知、赏析全篇
(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
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分解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设疑: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
分解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设问: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联并发展诗意的?
提示: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
第一种说法: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分解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设疑:前四句的内容可作那些解读?
前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贤士,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设问: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二)根据所讲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1、诗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主题思想)?
2、本诗运用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诗人如何曲折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
七、小结
《短歌行》的流露了作者渴望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八、作业熟练诵读领悟主旨
九、板书设计
篇二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学情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资源的准备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②自制ppt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
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4、请一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
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
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
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1.解题;
2.写作背景;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
过渡:历,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
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
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
探究二: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
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③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
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⑤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
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
设计意图: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
(四)、课堂巩固(8分钟)
背诵《短歌行》
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先写在纸上,再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八、说板书设计
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将这两部分板示给学生以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的印象。表达格式的归纳是对知识上升为技巧方法的指导。
速度速度啊!!!10分钟内告诉我小学六年级毕业冲刺口号!!!简短点的!!!在线等!!!50分!!!
网上很多,帮你复制点。谢谢采纳
1We can win 我们能赢
2三年载卧薪尝胆欲酬壮志;一百天刻苦攻读誓闯雄关。
3三年磨一剑,八班铸辉煌!
4人生几回打拼,昂扬斗志,竭尽全力,爱拼才会赢。
5百日拼搏,一朝圆梦。捷报飞传,名题金榜。
6今日浪费一分钟,来日后悔一辈子。
7宁吃百日苦;不留终生憾。
8百日冲刺战中考;一鼓作气创辉煌。
9珍惜时间、创造奇迹、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10不要迷恋八班,中考后就是个传说
11百日誓师,青春似火,誓夺中考红旗——壮志冲云。
12挥洒今朝汗水、创造明日辉煌
13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14卧薪尝胆奋战百日瞄准重点高中;破釜沉舟吃苦三月当圆升学好梦。
15奋力拼搏,誓考重点;争分夺秒,再创辉煌。
16金鸡报春,志士嗟日短,争分夺秒,努力实现大跨越;战鼓催阵,17师生莫等闲,协力齐心,共同铸就新辉煌。
1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19天道酬勤、厚积薄发 初三三班、非比寻常
20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客已之心客人
21成败是非本无定 王侯将相宁有种 卧薪尝胆搏白日 傲视群雄我称雄
22我们终极八班、笑对中考挑战 金榜题名归来、世博为我喝彩
23努力拼搏、奋勇向上
为自己扬帆、为明天喝彩
24十年寒窗、决战今朝 勤学苦练、我必成功
25百炼成钢、百日留芳 拼搏进取、共创辉煌
26风起云涌,出水蛟龙,独我八班,傲视群雄
27八班无敌,秒杀同级;齐心协力,永创佳绩
28十年寒窗磨利剑,六月沙场试锋芒
29天行健 君子当自强不息
30静 敬 竞 进
31万事不怕难,只要肯霸(八)蛮!
32争分夺秒,鏖战百日,走向成功,共创辉煌
33心若在,梦就在,只要做,就能行,冲刺百日,百日冲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4信心百倍,斗志昂扬,破釜沉舟,铸我辉煌
35纪律严明,争分夺秒,敢创佳绩,为自己争气,为学校争光。
36初三八班,斗志不短,百日奋斗,不惧险难
37再搏百天,成功在望! 相信自己,百炼成钢!
38心若在,梦就在,我的未来我做主。
39争分夺秒,鏖战百日,百日冲刺,成功在望。
40希望,由我们来实现;奇迹,由我们来创造!
41三班三班,斗志不短,百日奋斗,绝不偷懒。
42同一个梦想,同一份汗水
43披荆斩棘,踏过书山坎坷
44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45一腔热血备中考,满腹经纶方成功;
46学无止境,爱拼才会赢
47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冲刺中考 舍我其谁
48三年寒窗磨一剑,只待他朝问鼎时!
49百日积淀,百日辉煌
50冲过百日,笑傲一方
51天龙八部,笑傲江湖
52八班,八班,青春无限,魅力永恒! 团结奋进,勇攀高峰。发奋图强之班,发生奇迹之班!
53扬帆把舵,奋勇拼搏.看我8班,气势磅礴.
54 59双紧握的手、59颗激情的心将创造这次中考的奇迹!
55 三年磨剑、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将激励这支坚强无畏的队伍走向2010年的辉煌!
56 8班8班,勇夺桂冠;过关斩将,愈战愈强!
57 初三时代,八班最帅,团结友爱,样样厉害!!!
58 努力拼搏 磨砺意志 团结友爱 坚持到底
59 8班必胜,永不落后,向前奋战,鹤立鸡群
60 超越梦想,展翅高飞
2010~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跪求
2011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 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2分)
(1)蹒跚(A. pán B. mán )
(2)瞥过(A. piē B. pié )
(3)相属(A. zhǔ B. shǔ )
(4)剥落(A. bāo B. bō)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
(2)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
3. 指出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含义。(2分)
(1)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顿号)
(2)天,真如穹庐笼罩大地。(逗号)
4. 简介下列作家。(2分)
苏轼
鲁迅
5. 默写《使至塞上》(3分)
6.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2分)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A. 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 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
C. 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 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7.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专题讨论会上就“读书的最高层次”问题所作的发言,请对这两位同学的发言作一简要评论并阐明你的观点。(3分)
甲:我认为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采宝石的劳工,不断淘汰矿渣,只取那纯净的宝石。
乙:我觉得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蜜蜂,不断采撷花的芳香和花的美丽,并把花香花容酿成更高档次的蜜。
8. 市政府近日发出号召:“争做文明市民,塑造新形象,迎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召开。”假如你是一个记者,将在下面三类人中选择一类进行采访,以了解他们对此事的态度。你将怎样提问?(3分)
小学生、商场营业员、政府工作人员
9.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⑤我与它朝夕为伴——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10. 阅读下面这幅题为《爱与碍》的漫画,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个字)(3分)
二. 阅读理解。(35分)
(一)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缀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问,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云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只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11. 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3分)
12. 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2分)
13. 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5分)
14. 文段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请根据文意推测“谁”在喊呢?“喊”的是什么呢?(4分)
(二)
成长不可无书
①在不久前,一张大报刊出了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②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③“你每天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了钱呢?”“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娃。”“生了娃,让他干什么?”“放羊。”……。
④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中,你和他一样,都是“中国人”!
⑤这种事情我并不奇怪,但当从白纸黑字上实实在在地看到这串记录时,我的心仍然被强烈地震动了。
⑥穷文富武曾是中国的传统,家贫,只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也许有一批像上面这个放羊娃一样的孩子,安贫若素。
⑦这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不可达成,而在于压根儿就没有目标。”在那没有知识光亮闪耀的地方,生命便永远在“放羊——下一辈子还放羊”的循环中延续。
⑧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l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犯和60多个盗窃犯。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用在此处不一定恰当,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这不禁使我想起中国“希望工程”中的两句宣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⑨“工作再忙也要(甲) 书,收入再少也要(乙) 书,住处再挤也要(丙) 书,交情再浅也要谈书。”这是几年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实在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弘扬的好传统。
⑩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请把高品质的书籍报刊请到你的身边吧!
终身相伴,将使你终身受益。
15. 根据语境,在文中第⑨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
甲 乙 丙
A. 藏 B. 读 C. 买
16. 揣摩记者与放羊娃的对话,说说“放羊娃现象”为何“可笑可悲”?(3分)
17. 本文第⑧段运用 论证的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2分)
18. “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请你为这一论点再提供一个新的论据,可以举事实,也可以引名言。(3分)
论据:
(三)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①神:灵性。②厮:相互。
19.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21. 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译文:
22. 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三. 作文。(40分)
23.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哲人在交谈,它能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有人说,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它能给我们照亮人生的前行之路。有人说,看到好书,生活再难也要买,时间再紧也要读,因为好书是每个人的成长食品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许你已经读过一本或很多本好书,想想它们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它们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也许直到现在你还没有读过理想中的好书,但你一直对好书充满了向往和憧憬,并期待着与它们相遇相知……
请以“好书和我的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所写内容不能超出话题范围,不少于600字。
四. 思维拓展。(20分)
24. 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25.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①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
②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试题答案
一. 1. A A A B
2. (1)指读书中的妥帖舒服。(2)对日出景象的兴奋和敬重。
3. (1)说明恩泽人间的多样性、及时性。(2)表示对天的这一特征的强调。
4. 略 5. 略
6. C 7. 言之成理即可。
8. 称呼得当;内容紧扣市府“号召”,语意表述清楚。例:小朋友,你知道“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吗?你将以怎样的行动来迎接这次会议的召开呢?“亚太市长峰会”将在我市召开,请问营业员同志,你们作为窗口行业,怎样来塑造新形象?为迎接“亚太市长峰会”的召开,请问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你们准备做些什么?
9. ③①⑤②④
10. 要把“爱”与“碍”的关系正确、清楚地表达出来。示例一:不恰当的爱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示例二:过度的爱反而会使人扭曲。(意思对即可)
二. (一)11. 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
12. 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
13. 作者听雨,是在听的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
14. 这里的谁应该是指故乡,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二)15. 甲B 乙C 丙A
16. “可笑”是因为生命的过程变成了简单的循环;“可悲”是因为生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愚昧。
17. “事实(事例)论证”或“对比论证”;论证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的观点。
18. 只要举出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符合中心论点即可。
(三)19.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0. C
21. 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评分标准:译文准确简练,意思表述完备即可
22. 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略
四. 24. ①大多数初中生课外阅读喜欢看卡通画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 ②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5. ①不少中国人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轻视了母语的学习(意思相近即可)②学好母语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学好外语,必须首先学好母语。
名人名言及赏析100-200字,速度30分钟急需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 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 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 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理 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 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 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 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 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书 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 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 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书--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艾迪生
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以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
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艾迪生
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
在你渴望时,它前来给予详细指教,
但是从不纠缠不休。---比切
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好的书对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
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
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
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8-10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15000本才行。
——巴比达
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记——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巴金
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高尔基
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
———革拉特珂夫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于书籍。
———高尔基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冰心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的东西——丘特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
料。——雨果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的东西——丘特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谁有关于古代人物的故事?
比干是殷商时期沫邑(今河南淇县)人,是商朝第16代王帝乙的弟弟,按照商朝的继承法,长子继位,次子分封。比干既是封王,又是当时商朝最高的政务官“少师”。帝乙在位很短,临终时,他与两个弟弟比干和箕子商量王位继承人的事,箕子建议立贤能善良的大儿子微子,比干则主张让小儿子帝辛继承王位。比干说,微子虽是长子,但不是帝乙的正妻所生,帝辛虽小,却是嫡子。最终帝乙采纳了比干的意见,让帝辛继承了王位。其实比干力争帝辛继承王位,并非完全为了维护商朝的继承法,更重要的是他偏爱这个侄子。据太史公的记载,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无论是头脑还是四肢,都很发达。有一次王宫的一根顶梁柱坏了,工匠要搭一个架子,把梁顶住,再换上新柱子。帝辛说,你们别麻烦了,我用手托着房梁,你们换吧!
纣王即位之初的表现,能称得上英明君主,他亲率大军东征徐夷(今徐州一带),在战场上往来冲杀,骁勇无比,吓得徐夷酋长反绑着双手、口衔国宝玉璧、穿着孝服、拉着棺材向纣王投降。纣王率领军队一直打到长江下游地区,东夷部落纷纷臣服。当纣王凯旋时,比干带着文武大臣,步行几十里前往迎接,当时的民谣甚至唱道:纣王江山,铁桶一般……
●剖心
但很快纣王就“腐化堕落”了,他大兴土木,强迫奴隶为他修建宫殿,还建造了一座高高的摘星楼,整天在上面与美女、美酒相伴,朝朝笙歌,夜夜曼舞,从此商朝的国都就改名为朝歌(今淇县)了。
史书上记载纣王的种种劣迹完全能让读者忘记他曾经的功劳,而且每一桩都少不了坏女人妲己。纣王有次正和妲己饮酒,远远望见一老一少正在渡河,小的走在前面,已经过河而去,老的落在后面犹豫不前。纣王说:小孩骨髓旺,不怕冷;老人骨髓空,怕冷。妲己不信,纣王就命士兵把两人抓来,用斧子砸开他们的腿骨让妲己看。这条河从此被叫做“折胫河”。
比干看到纣王的所作所为,就坦率地直谏,并带着他去太庙祭祀祖宗,给他讲历代先王的故事:商汤创业时的艰难,盘庚用茅草盖屋,武丁和奴隶一起砍柴锄地,祖甲约束自己,喝酒从来不过3杯,唯恐过量误国……纣王表面点头称是,但并不真正改过,而且愈加荒*暴虐。他不但在王宫里“流酒为池,悬肉为林”,而且还表演“真人秀”,“令男女裸而相逐其间,是为醉乐”。
纣王的爱妃妲己喜欢看人受虐的情景,有一种叫做炮烙的刑具,就是她发明的:用铜做成空心的柱子,行刑的时候,把脱光衣服绑在柱子上,再把烧红的炭火放进铜柱子……
妲己说她有辨认腹中胎儿是男是女的本领,纣王就抓来100个孕妇试验。妲己让她们先坐下再站起来,然后对纣王说:先抬左腿者是男,先抬右腿者是女。纣王不信妲己就命人当场剖腹检验……
比干看到纣王和妲己害人取乐的场面,气得浑身发抖,一边自言自语“我是皇伯,强谏于王”,一边疾步走到纣王面前,直言他的错误,并且请求将妲己斩首,全门赐!纣王愤愤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比干继续说:当年汤王时,天下大灾,饿殍塞途,汤王下车抚尸而哭,自责无德。又立即开仓济贫,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天下称颂。你今天的作为与先王的仁政背道而驰,若不改悔,天下就危险啦!纣王听完气得拂袖而去。
比干回到家中,请来箕子和微子商议,让他们向纣王进谏。第二天,箕子去劝纣王,纣王却将箕子的头发剪掉,把他囚禁起来,微子进谏,纣王依然不听,微子只好抱着祖先的祭器远走他乡。大臣辛甲进谏了75次,纣王丝毫不改,于是投奔了周文王。许多大臣看到纣王已经无可救药了,纷纷弃商投周。纣王已经落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而此时,周武王率军东征已经打到了孟津,背叛殷商来和周会盟的大小诸侯有800多个,商王朝已是风中残烛了。
比干觉得为人臣子不能像微子那样说走就走,就是杀头挖心也得据理力争。“主过不谏非忠也,畏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忠之至也。”他冒着灭族的危险,连续3天进宫抨击纣王的过错。
纣王被比干批评得无言以对,恼羞成怒地喝问:你为什么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纣王又问:何为大义?比干答: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不怕丢失了天下吗?我今日进谏,正是大义所在!纣王听到这里勃然大怒,于是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说罢,命人剖胸取心,比干毫无惧色,慷慨就戮……
魏征(580-643),字玄成,生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巨鹿曲城(今河北晋阳西)人。他出身名门。曾祖魏显义在北魏时做过义阳太守和陵江将军;祖父魏彦在北魏当过骠骑和史和光州刺史;父亲魏长贤在北齐也曾官授著作郎,编纂国史,后尽管被贬谪为上党屯留县令,其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仍在世人中留有声望。魏氏家族,三世为官,三代书香。曾祖通晓儒家经典,祖父长于修文,父亲更是博通经史。及至魏征,虽家境已趋丰落,但却学得满腹经纶,多所通涉,属意天下纵横。
隋末,炀帝暴虐,穷兵黩武,民不聊生。于是各地义军揭竿而起,纷纷打出反隋的旗号。进入而立之年的魏征,不甘寂寞和无所作为,遂投奔武阳郡丞元宝藏做幕僚。后元宝藏举兵归附瓦岗起义军,魏征便成了他的书记,经常草拟和书写种公文信函。这就是魏征文秘生涯的开端。
经魏征处理的信件公函,有相当一部分是替元宝藏草就的致李密(瓦岗起义军首领)的上疏。这些条陈,见解独特,文采飞扬。李密阅后,十分赞赏。后来听说此乃出自魏征之手,李密当即召见魏征,并授以瓦岗军元帅府文学参军之职,执掌文翰。魏征对李密也寄予很大希望,他曾向李密进十策,以期拓展宠图。可惜,李密虽虽觉这些建议很不寻常,却未能采纳实施。
魏征文韬武略均颇精通。在反隋斗争中,瓦岗军连连胜利:洛北这战,给隋军主力王世充部以重创;童山之战,又全歼隋军精锐定文化及部。然而,瓦岗军也伤亡惨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诸多将领,无视这一现实,硬要跟卷土重来的王世充大军决战。魏征预感到危险,赶紧去劝说李密心腹长史:魏公(指李密)虽然很快取得了胜利,但将士伤也很多,况且我军计库空虚,对有功者尚未奖赏,战士心情怠惰,因此,难以急于迎敌。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不过十天半月,敌人粮尽,可不战自退。那时再出兵追击,定能取胜。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决策,可郑颋却认为是“老生之常谈”,不予采纳。结果,邙山之战,瓦岗军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李密仅带残兵万余人逃出了度口。预感到败局已定,李密被迫归附李渊(参见《旧唐书·魏征传》)。
唐高祖李渊,原系隋朝太原留守,曾出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隋帝国土崩瓦解之际,李渊也举兵反隋。隋军主力被瓦岗军拖在东部,李渊趁关中空虚,率军西进,很快攻入长安,凭借关中之地,自立为帝,国号唐。
魏征随李密来到长安。李渊授以秘书丞之职,继续做文秘工作。同时又授命他出使山东,招?吒诰?刹俊?
自李密归唐,瓦岗军著名将领徐世仍在坚持斗争,收拾残局。由于他的苦心经营,重又夺回了瓦岗军的失地,控制了东抵海滨、南临江淮、西至汝州、北达魏郡的广大地区,只是实力远不如过去了。魏征来到梨阳,首先致书徐世,帮助他分析了形势,指出瓦岗军处于兵家“必争之地”,王世充“东略”之心不,窦建德“南谋”之力待举,倘若孤立无援,必不能持久。徐世得书,决计归唐。他派长史郭孝恪上表长安,又调拨粮草接济被窦建德逼得处境艰难的唐军李神通部。唐高祖李渊因赐徐世姓李,使其经略虎牢以东地区。
招抚了徐世,魏征又前往魏州,劝说魏州总管元宝藏投顺大唐。时值宇文化及攻打魏州,元宝藏处境困难。元宝藏平素极为器重魏征,经其指点,遂举州归唐。
魏征的山东之行,使李渊未动兵戈便取得齐鲁大部州县。更重要的,还使李渊由此获得一支忠诚于唐的劲旅,沉重地打击了王世充、窦建德和宇文化及等部的军事力量。徐世等人后来皆为大唐开国名将,为唐王朝统一北方建立了功勋。
619年,自立为夏王的窦建德于聊城一举歼灭宇文化及所率军队,随后又大败唐军,攻陷梨阳,俘获魏征。窦建德十分赏识魏征的才干,任用他为起居舍人,专司记载夏王言语行迹。两年之后,秦王李世民率军与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联合军团决战,先大败窦建德于虎牢关,后又迫使王世充投降,占领洛阳,取得东方战场的决定胜利。魏征趁机劝说窦建德洛州守将唐旦,一同归附唐朝。
回到长安,太子建成引其为洗马。太子洗马一职,乃为东宫属官,一般负责掌管四库图籍以及缮写刊辑等事务。而实际上,魏征的工作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他很受太子器重,一直被视为谋臣。魏征感其恩,也尽心辅佐太子。他觉察到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在争夺最高权力上的明争暗斗,特别是看到秦王的勋业一天比一天大,影响也越来越深,因此很为太子担心。此时恰逢窦建德部将刘黑闼拥兵南下,魏征感到太子建成建立功勋的机会已经来临。他对建成说:秦王功高,朝廷内外都倾心于他。有人说殿下只以年长而位居东宫,无大功而要四海臣服。现刘黑闼残兵散众,此时击之,势必有如摧枯拉朽。故殿下应亲率大军讨伐,获取功名,并以此结识山东豪杰,这才能稳居东宫之位。李建成接受了魏征的建议,随即奏请率军出征。李渊准奏,并决定派齐王李元吉(李渊第四子)与之同往。于是建成率军北上,于昌乐与刘黑闼军对垒。当时黑闼军士气甚锐,如立即交战决难取胜。魏征建议建成,不要急一同黑闼军正面交锋,而先发动政治攻势。魏征说:上次击败刘黑闼,其被俘获的将领皆被处,他们的妻子儿女也都成了阶下囚。后来,虽有诏书赦其余党之罪,却无人再敢相信我们。现在应释放全部被囚禁的俘虏,安抚宣赦后遣送回去,我们就可以坐视敌军之离散了。李建成采纳了魏生睥建议。果然不出魏征所料,黑闼军粮草用尽,军心大乱,士卒多有逃亡,或者捆缚首领而降唐军。黑闼年到形势不妙,怕建成乘机出击,遂连夜率军逃往馆聊。齐王李元吉率大军追击,大败黑闼。后来,刘黑闼本人也被俘牺牲。由此,唐朝稳固了在山东、河北的统治。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魏征的政治军事才能。
建成得胜回长安,与李世民的矛盾更趋激化。魏征从维护太子的角度出发,每每劝建成早做准备。后来,建成见秦府多骁将,预感到对自己的威胁,这才与元吉合谋,私自四处召募武士二千余人为东宫卫士,号称长林兵。又秘遣左右从幽州选调三百精骑置东宫。并与外臣杨文干相串联,冀图里应外合。李渊发现东宫此举,责其兄弟不睦。然而建成与世世的纷争并未就此止息。怕万一朝中有变,秦王派人去洛阳,暗地结交山东豪杰,以作退路,建成则乘元吉出征讨伐突劂入侵这机,将秦王所辖部队及其能征惯战的骁将一同调上战场,借以削弱秦王兵权,砍去秦王羽翼,一箭双雕。李世民及其部下识破定企图,遂先发制人,伏兵于玄武门内,用突龚的方式射杀了建成和元吉,从而继承了太子之位。继而又登上皇帝宝座,改年号为“贞观”。
玄武门之变,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李世民怒责魏征: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骨肉之情?魏征毫无惧色,率直地回答说:皇太子倘若早听我的话,决无今日之祸!这种刚直的态度自然令李世民恼火,但他毕竟是一位开明君主,非但未降罪于魏征,反而任命他为太子詹事府主簿,做了自己的近臣,掌管东宫印检、勾稽等文秘工作。
李世民对魏生睥才干早有了解。通过这次面对面的思想交锋,李世民更看到了魏征的坦率、刚烈和忠贞。因此,大胆地对他委以重任。当时太宗虽已即位,然而“玄武门之变”给人们内心带来的波动还未完全消失。考虑到建成、元吉在山东地区影响较在,他们的余党双多 亡在那里,李世民遂任命魏征为特使,专程前往山东,全权处理安抚事宜。途经磁州,路遇州县差官押送前太子千牛(侍卫官)安和齐王府护军李思行进京。魏征甚觉不妥,他对副使李桐客说:我等在受命出使之时,上面已有诏令赦免东宫和齐王府旧人,现在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思行等人押送京城,谁能不生疑心呢?我等若视而不救,此番出使安抚就会往返徒劳,人们一定不再相信我们了。这真是“差之毫厘失,失之千里”呀!魏征感到,作为朝廷命臣,应出以公心,敢作敢为。不能由于这两人是去的建成太子和齐王元吉的近臣,就生怕惹恼当今圣上而采取回避态度。于是,他大胆主持公道,当即释放了安等二人。当魏征的奏书传递到朝廷,李世民阅后非常高兴。
李世民由此愈发信任魏征,封他为巨鹿县男,并任用他为谏议大夫,经常召他“入卧内”,谈论国家大事,请魏征评论自己执政的得失。魏征也“喜逢知已”,知无不言,竭尽其全力。
唐代官制,皇帝之下设立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凡皇帝诏诰和国家大政方针,均由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谏议大夫属门下省谏宫,参与议政,并可直接向皇帝进谏,陈述意见。
魏征任谏官之职,敢直言,每每“犯颜苦谏”,有时竟在朝廷群臣面前弄得李世很难堪。有一次,李世世轩朝归来,愤恨地对长孙皇后说:我一定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明缘由,遂穿上朝服,郑重地向太宗拜贺。李世民很惊讶,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我听说主上圣明;臣下才敢直言。现在魏征直谏,正是由于陛下开明的缘故,我怎敢不贺!李世民这才转怒为喜。
魏征谏诤,涉及方方面面。
事关国计民生,魏征敢于直谏。贞观三年,李世世派人征兵。右仆射封德彝提出,中男(唐制:民年十六为中男,十八始成丁,二十一为丁)其身体魁梧者,也在应征之列。李世民准奏,命令下诏书。按唐制,诏书要由中书舍人署发。此时,魏征虽是谏议大夫,却仍兼中书舍人之职。魏征以为这样做没道理,就固执地不肯署发诏书。多次催促,魏征还安然不动。李世民大怒,召魏征和侍中王进见,愤然责问他们。魏征据理力争道:竭泽而取鱼,以后永远也没有鱼了;焚林而败(打猎),以后永远也没有野兽了。如果中男也都尽数征其入伍,租赋杂徭将如何提供?陛下常说您接人待物要贯之以诚信二字,要让臣民都没有伪诈之心。可是自您登基以来,在许多大事上都不守信用。又凭什么再取信于人?李世民听后愕然,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失信于民的地方。魏征一是又列举出国家在税法上存在的几个大问题,致使李世民心服口服,高兴地说:我原来看你这样固执,还怀疑你不晓政事,现在听你的一番议论,诚然说一了精要之处。就这样,征中男入伍的诏令,终于撤销了,李世民因而奖赏了魏征。
在人才任用方面,魏征认为择官必须考察其德行,德才兼备,方可任用。他主张君主对德才兼备的臣子须大胆信任,不可轻信谗言。贞观三年,房玄龄、王负责考察朝廷内外官员政绩。这时,一贯以告发别人阴私而求宠的权万纪等人向李世民奏了一本,说房、王“挟私滥考”不主持公道。李世民命人推究此事。魏征进谏说:房、王皆朝廷旧臣,素来忠直,这次考察工作,涉及面广,其中可能会有不当之处,但终究不是有意徇私。如果草率推究,就是表地泽他们都不信任,这样岂能让其再当重任?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遂不再追问。事实证明,魏征的进谏是正确的。魏征对那些朝中小人深恶痛绝,对官员的腐败现象更是毫不留情。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而被押到京城判罪。庞对李世民陈述过去曾在秦王府做过幕僚,希望能从轻发落。李世民因此产生了怜悯之情,想要恢复他的官职。魏征说:从前秦王府的人,现在朝廷内外为官的甚多,恐怕人人皆恃恩私,干了坏事而逃避惩罚,这样,足使为善者惧啊。李世民这才考虑到后果严重,遂对相寿说:“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贞观二年,原隋朝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恰值妙龄,“容色绝姝”,李世民准备聘为“充华(唐女官名,九嫔之一),诏书已经发出,只是册封的使臣还未出发。实际郑氏之女早已许嫁陆氏,而陆氏此时慑于皇帝的权威,非但不敢力争,反而上表含混其词,回避与郑女有婚约一事。这时,包括房玄龄在内的一批大臣,都认为太宗纳郑氏之女的事无妨,魏征却力排众议,马上进谏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梁,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并说:“君举必书”,提醒太宗不要因此而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话柄。“太宗闻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夫”。
贞观三年,魏征升任秘书监。秘书省属于唐朝中央一级行政机关,和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平行。秘书省下设著作局和太史局,一统国家图书收藏、文献典籍修订及编纂国家历史等工作。秘书官为秘书监,从三品,可直接与宰相共同参与朝政。
魏征任秘书监之职,贡献之一是广泛征集、整理了大量图书文献。由于隋末战乱,唐初国家藏书,典章纷杂,许多重要典籍流散到民间。魏征任职期间,派人深入民间,搜寻失散的文献书籍,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同时组织人力缮写和抄录一些重要文献。结果,数年之间就使秘书府藏书空前丰富。我国古典文献能够流传至今,应该看到是有魏征一份贡献的。
魏征任秘书监视之职,贡献之二是考订和整理了儒家经典。魏征当时荐举许多知名学者,如虞世南、颜师古、孔颖达、陆德明等人,考订五经,校定经、史、集四部图书。
魏征任秘书监这职,贡献之三是考订了梁、陈、周、齐、隋五代史。他组织岑文本、孔颖达、许敬宗、姚思廉、李百药等颇有才气的历史学者,将梁、陈、周、齐、隋这五个历史朝代分别进行编修。他负责总编,进和审定,并亲自为每部史书撰写序论或总论。经他最后审订,终于完成了《梁史》五十六卷、《陈史》三十六卷、《周史》五十卷、《齐史》五十卷、《隋史》五十五卷的编修任务。这是我国断代史籍中考订较为严谨的著作。
魏征博通经史,一生著述很多。可惜大多都已散失。留传下来的除了上述九部史书,还有《群书治要》一书。全书共分五十卷,是从大量儒家经典中精选出来的有关安邦治国论述的专题文集。其中有至理明言,也有经验教训。这部书主要是为李世民及其皇子们编纂的,深为李世民所赞赏。
贞观六年(632),魏征以秘书监身分检校侍中,等于临时代理侍中职务,负责门下省工作,晋爵为巨鹿公。第二年又被任命为门下省侍中,正式成为门下官。在唐代,门下省和中书省、尚书省均为最高国务机构。国家政令,中书决策后,由门下审议发出,付尚书执行。故门下省承上启下,掌出纳诏令,魏征此时,既是最高行政长官,从另一意义上讲,他又是高级秘书长官。
魏征官居门下省,其敢于直谏的谏官本色依然如故。门下省涉及到权衡国家政令得失,审定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法令。魏征都能出以公心,大胆驳正,仔细认定。魏征面对唐初的各种极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几乎经常和李世民在一起探讨治国之道。“贞观群臣论政”,魏征是最活跃的分子,他的思想和主张,始终占居着主导地位,是“论政”的灵魂和基础。
魏征出身于儒学世家,又是隋朝儒学大师五通的学生。饱读诗书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儒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升华。
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他主张施行儒家的所谓“仁政”。施行“仁政”,开明的君主就得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广开言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因此,也就得远不人,近贤臣,以洁正视听。
他主张“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说国君好比小舟,人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此要想长治久安,就不可过分盘剥百姓,滥用民力。
他还主张居安思危,治不忘乱。他认为在封建统治大业上,“守成”比“草创”更难。他说:君主打天下,是在混乱中消灭那些敌对势力,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各地纷纷归附,草创大业并不困难。然而,得天下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百姓希望安静而徭役征调不止,社会残破不堪而奢侈浪费不减。国家衰弱和一切弊端,往往是从这里开始,如此说来“守成”是困难的。
基于这样的治国之道,在魏征的直接参与下,唐初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具体政策。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以解决农民为土地的渴望;同时推行“租庸调制”,旱天灾则减免一定赋税,如此轻徭薄赋,遂使农民减轻了负担;又兼奖励婚配,兴修水利,就更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政治上,励精图治,革除弊政,修订法令典章制度,选贤任能,惩治贪官污吏,提倡廉洁奉公。在这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唐代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形成了人口增加,生活不断改进,政治清明,人民精神振奋的历史局面。这也是唐代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作为一个大唐帝国的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魏征的头脑始终十分清醒。人卫直怀着忧郁的心情注视着唐朝的最高统治者,注视着社会上的各种重大问题。他看到李世民虽然一再标榜要做一个开明的君主,然而在实际上又常常很矛盾,贪图安逸、讲究奢华,不愿听忠言直谏,一系列的问题都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为了使李世民能够清醒,始终做一个励精图治的开明君主,他不但经常面谏杨世民,还两年时间里连上四道奏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各种问题的年法和主张。在他的晚年,辞去宰相之职后,还给李世民上一奏疏,就是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从十个方面论述了贞观中期以来的唐朝政局,指出李世民统治日益懈怠的危险性。这篇奏疏根据儒家治国安邦的道理,结合实际,有理有据,感情充沛。对十个方面的问题论述得十分深刻透彻,而又十分动人心魄。李世民看后,很受感动,竟至于将《十渐不克终疏》写在屏风上,以便朝夕阅读,天天警惕自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