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如飞蓬前一句-首如飞蓬的飞蓬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浴?谁适为容!是什么意思?
2.如何解释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的白话文意思
4.《诗经·卫风》 伯兮的诗歌鉴赏
5.蓬首的解释蓬首的解释是什么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浴?谁适为容!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出自《卫风·伯兮》。
原文: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释义:
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
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
扩展资料: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拿《卫风·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
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所以最后它成为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
在艺术构思上,全诗采用赋法,边叙事,边抒情。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因思夫而头痛,进而再由头痛到因思夫而患了心病,从而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
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主人公的内心冲突以及冲突的辗转递升,既脉络清晰,又符合人物的心理逻辑,使人物形象具有饱满的精神内涵。同时,诗情奇崛不平,充满辩证色彩。
如何解释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全文是;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诗写一个妇人思念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她想象丈夫执殳前躯,气概英武,颇有一些骄傲之感,但别后刻骨的相思却是够受的。在她寂寞无聊的生活里,那相思不但丢不开,甚至倒成为她宁愿不丢开的东西了。
1、伯:或是男子的表子。女子也可以叫她的爱人为“伯”、“叔”。“朅(怯qiè)”:见《硕人》篇注。
2、桀(杰jié):本义是特立貌,引申为英杰。
3、殳(殊shū):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4、前驱:在前导引。
5、蓬:草名。蓬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记,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枝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发散乱。
6、膏沐:指润发的油。
7、适(迪dí):悦。谁适为容:言修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8、杲杲(搞gǎo):明貌。以上两句言盼望下雨时心想:下雨吧!下雨吧!而太阳偏又出现,比喻盼望丈夫回家而丈夫偏不回来。
9、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10、疾:犹“痛”。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情愿的。
11、谖(宣xuān):忘。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12、树:动词,种植。背:古文和“北”同字。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也就是说要想忘了心上的事是不可能的。
13、痗(妹mèi,又音悔huǐ):病,忧伤。
我的哥啊多英勇,在咱卫国数英雄。我哥手上拿殳杖,为王打仗做先锋。
打从我哥东方去,我的头发乱蓬蓬。香油香膏哪缺少,叫我为谁来美容!
好像天天盼下雨,天天太阳像火盆。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
哪儿去找忘忧草?为我移到北堂栽。一心只把哥来想,病到心头化不开。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的白话文意思
诗经.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愿言思伯,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伯,古时用作男子的表字。女子可以叫他的爱人为“伯”、“叔”。 朅(音qie): 武壮高大貌。 “桀”的本义是特立貌,英杰。 殳(音shu):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前躯:在前导引。 蓬:草名。 适(音di):悦也。“谁适为容”为谁打扮呢? 杲(音gao):明貌。 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疾:犹痛。“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悄愿的。 谖:忘也。“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树:动词,种植。背:古文和“北”同宇。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痗:病。
赏析
这首诗描写女子思念从军远征的丈夫的复杂心情。当她想象丈夫执殳前驱,气概英武,便颇有些骄傲之感。然而紧接着袭上心来的是刻骨相思:“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自从丈夫东征之后,再也无心梳妆打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即使想得头痛欲裂,也心甘情愿;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人说谖草能令人忘忧,可是世上没有能让我忘忧的谖草!言外之意,这段相思是不可能排解的。层层递进,将女主人公的相思甘苦细加刻画,如剥蕉叶。(南山种豆)
《诗经·卫风》 伯兮的诗歌鉴赏
原文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1、伯:或是男子的表子。女子也可以叫她的爱人为“伯”、“叔”。“朅(怯qiè)”:见《硕人》篇注。
2、桀(杰jié):本义是特立貌,引申为英杰。
3、殳(殊shū):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4、前驱:在前导引。
5、蓬:草名。蓬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记,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枝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发散乱。
6、膏沐:指润发的油。
7、适(迪dí):悦。谁适为容:言修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8、杲杲(搞gǎo):明貌。以上两句言盼望下雨时心想:下雨吧!下雨吧!而太阳偏又出现,比喻盼望丈夫回家而丈夫偏不回来。
9、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10、疾:犹“痛”。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情愿的。
11、谖(宣xuān):忘。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12、树:动词,种植。背:古文和“北”同字。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也就是说要想忘了心上的事是不可能的。
译文
夫君夫君,邦之英杰。执仗执枪,保家卫国!
夫君赴东,乱发如蓬。无人悦己,为谁而容!
盼雨盼雨,又见日烈。惟念夫君,头痛欲裂!
忘忧草啊,哪里去找?惟念夫君,忧心如捣!
鉴赏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
《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读者看到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所以译作“大哥”),口气中带着亲切感。——现代的歌谣还常见这种情形。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这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最典型的表达方法,如“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干《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不胜枚举。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试想,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也不能够安心。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此篇可谓一脉相承。
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潘岳《寡妇赋》用此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知道这一点,读者才能真正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与难以排遣的痛苦。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忘忧”,因为这“忧”已经使她不堪负担了。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等状况的制约。拿《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所以最后它成为读到的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由于此诗所涉及的那种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所以它的感情表现也就成为后世同类型诗歌的典范。
蓬首的解释蓬首的解释是什么
蓬首的词语解释是:1.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语本《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蓬首的词语解释是:1.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语本《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结构是:蓬(上下结构)首(上下结构)。注音是:ㄆㄥ_ㄕㄡˇ。拼音是:péngshǒu。
蓬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引语本《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晋书·王徽之传》:“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唐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清河张氏墓志铭》:“孀居永日,蓬首终年。”清葆光子《物妖志·杂类·箸斛概》:“一男子蓬首黑面,顾张而笑。”
二、国语词典
语本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形容头发散乱。《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董祀妻传》:「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也作「蓬发」、「蓬头」。
三、网络解释
蓬首蓬首,汉语词汇。拼音:péngshǒu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语本《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关于蓬首的诗词
《古意·蓬首寒机女》
关于蓬首的诗句
蓬首西风还拜月蓬首不梳心历乱蓬首紫髯垂
关于蓬首的成语
蓬蒿满径断梗飞蓬断梗飘蓬桑户蓬枢蓬间雀蓬首垢面蓬首跣足
关于蓬首的词语
花貌蓬心断梗飘蓬孤蓬自振蓬户桑枢花_蓬心悬圃蓬莱蓬蒿满径蓬首垢面桑户蓬枢首如飞蓬
关于蓬首的造句
1、如果没有小梅一路上的悉心照料,他只怕早已是衣衫褴褛蓬首垢面了吧。
2、虽然他们个个衣服脏破蓬首垢面,但个个面上堆笑,手里拿着乞讨或捡来的食物非常地开心。
3、世充尽发江都人将往赴难,在军中蓬首垢面,悲泣无度,晓夜不解甲,藉草而卧。
4、这几个孩子近乎蓬首垢面,穿着乱七八糟的衣裳和破烂的名牌球鞋,一看就知道这些行头大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5、一群身披兽皮,蓬首垢面的野人把他围了起来,尹国定了定神,说道这是哪里啊?我迷路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蓬首的详细信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