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余读书文言文解析

2.董遇三余读书阅读答案

3.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和注释董遇读书三余文言文翻译

4.董遇〃三余〃读书的文言文注释

三余读书文言文解析

读书三余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读书三余文言文

1. 《"三余"读书》文言文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 当以“三余" 以:用 讷(ne四声):口齿不流利。 性质讷:秉性纯朴而不善言辞。

采稆负贩:稆:一种自生的谷物。负,背。

贩,卖。这里的意思就是采集谷物背去卖掉。

岁:年。 其义自见的见: “见”不读“jiàn”而读"xiàn". 通假字,“见”通“现”,整个句子的翻译是(文章或书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会体现出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遇善治《老子》的治:遇善治《老子》的治。

遇:董遇。善:善于、喜欢(这里指对……有研究)。

治:学习。董遇善于学习《老子》。

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或问三余之意的或“或”是(有的人 )。

句子翻译: 1.苦渴无日:(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冬天,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晚上,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是临时的空闲时间。

译文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季中便投靠朋友段煨。(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0356265背回来卖,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不改变。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又擅长《春秋左氏传》,更写成了《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意思?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晚上,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是临时的空闲时间。 理解 《董遇三余读书》中 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为了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用意是要要求别人反复诵读的时候,用心思考,达到其义自见。

2. 童遇三余读书文言文答案

《董遇“三余”读书》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采稆负贩 ②人有从学者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④或问“三余”之意

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

A.性质讷而好学 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C.面山而居 D.非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3.翻译句子。

①苦渴无日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

5. 这段文字围绕读书讲了哪两方面内容?

6. 文中所说的“三余”,其具体内容是哪“三余”?

参考答案:

董遇“三余”读书)

1.①背 ②跟从,随从 ③见同“现”④有人

2.C

3.①苦于没有时间 ②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③读书百遍而(书中)的意义自然的显现(出来)

4.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别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

5.书要多读, 要抓紧空余时间读

6.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译文: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讥笑他,但他照样读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一定要先读百遍。”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冬天没农活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干活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3. 三余读书文言文翻译

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好学。

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嘲笑他,但董遇没有改正。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

"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随时有多余。

4. “三余”读书的文言文和译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稍从遇学。[1]

注释 1 遇:即董遇,三国时有名的学者。

2 性质讷(nè):性情朴实,说话迟钝。性:性情。质:朴实。讷;(说话)迟钝。

3 好:爱好。

4 从:跟从,跟随。

5学者:这里指学习的人。

6而:连词,反而。

7 见(xiàn):显现,出现。

8 苦渴无日:极为渴望(学习),但没有时间。苦:极为,极其。

9 或:有的,有的人。

10 岁:年。

11 时:时常。

12 诸生,众多儒生。诸,多。

13 稍:逐渐,慢慢地。

14由是:因此。

15以:利用。[1]

译文 董遇,字季直,性情朴实,说话迟钝但爱好学习。有人想跟着他学习,他却不肯教他们,反而说:“必须把书读够百遍.”所谓:“书读够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了.”跟从他学习的人说:“我们极其渴望学习但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利用三余的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天是平时的空余时间。”因此许多读书人渐渐跟从董遇学习了.[1]

5. 三余读书文言文翻译

翻译:

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好学。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嘲笑他,但董遇没有改正。

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扩展资料:

董遇“三余”读书,出自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董遇,字季直。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

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

董遇三余读书阅读答案

《读书三余》文言文阅读答案如下:

1、治:研究 或:有的人。

2、(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书读了许多遍以后,它的意思就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了。

3、(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示例一:读书须勤奋,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示例二:读书要反复深入研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

解析课外文言文考查,选择的是浅显易懂的文言语段,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的地方给予注释,以便学生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考点与课内文言文相同,涉及的词语都是课内学过的,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之内。

只要认真学好课文,并能灵活地迁移运用,即可获得满意的分数。例如,“治”字即见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一句,“或”字则见于“或以为”“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等句。

此题重在引导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文言积累,扩大文言文的阅读量,培养其阅读语感,同时也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和注释董遇读书三余文言文翻译

《董遇谈三余勤读》文言文翻译: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是喜爱学习。兴平年间,关中李_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收集野生的禾背回卖钱,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乘着空隙学习读书,他的兄长嘲笑他,但董遇依然不改。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跟从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多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季候时令中多余出来的时间。”

《董遇谈三余勤读》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董遇谈三余勤读》注释

质讷:质朴诚实,不善言辞。

兴平:汉献帝年号。

关中:陕西渭河流域一带。

扰乱:混乱。

季中:董遇之兄董季中,魏国著名学者。

依:依附。

段煨:东汉末年将领。

稆:野生的禾。负贩:担货贩卖。

投闲:乘隙。

善:擅长,善于。治:研究。

训注:注解。

以:用,利用。

见:同“现”,显现。

苦渴无日:意思是苦于时间不足。

或:有人。

时:随时。

董遇〃三余〃读书的文言文注释

1、从:跟从。

2、学:学习。

3、遇:董遇,三国时人。

4、言:此指董遇说。

5、义:意思。

6、苦:极为,极力 渴:苦 苦渴:苦于

7、无日:没有时间。

8、或:有人。

9、言:说。

10、时:时辰。

11、以:是、用

12、岁:年(这里指一年)

13、之:的

译文:一个叫董遇的人,字季直,性格木讷而好学········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随时有余。”从此,诸多儒生渐渐跟着董遇学习了